时间是一道洪流,如同血液在我们的身体中流动,不同的是,时间是单向前进,每一秒的流逝,即成历史。算下来513事件迄今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比百年五四还靠近我们,更不用说在空间上的贴近。
眼下经历513事件的人还在,若以7岁作为能够回忆的年龄来算,至少57岁以上的人,对于这段历史能有模糊、碎片或清晰的回顾。再加上,半世纪以上的老建筑,间接或直接参与其中,人证物证皆在。但是,他们都在迈向消亡的路上蹒跚前进,最终我们只能在历史课本中看著大概一两页的哈哈镜。而重编历史课本工作在进行中,若能将镜子还原是极好的。
513事件普遍来说是大马的种族冲突,华巫两大种族是主角,因为第3届大选反对党以刚好过半的得票率超越联盟政府(国阵前身),当时反对党(以华人支持为主)11日进入吉隆坡庆祝,而联盟的支持者(马来人支持为主)则“被安排”反对示威,狭路相逢,大打出手酿成大流血暴动。之后东姑宣布“紧急状态”,全国逐步进行宵禁与警方24小时巡逻。
跳脱白色恐怖框架
所有东西都不同了,政府归咎于反对党。敦拉萨领导国家行动委员会(放弃民主体制之举,权力之大可进行搜查拘捕与秘密审讯)展开调查,一切相关资料都要由官方提供才能播出,仅有国营电视台才能通行各地,被捕人数大约有9千馀人,而死亡人数则百馀人(民间统计则达千馀人)。之后就是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土著与马来特权抬头,文化霸权凌人,他族语言与文化被边缘化。
1970年9月21日,东姑宣布退位。
513事件看起来是种族冲突,但是否真的如此?有人指出是推翻东姑的阴谋,也有人指是借题发挥,让种族政策落实的跳板,或是压抑华团云云。跳过历史真相,回头来看,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印象是如何?
国旗上, 写满了僵硬的“白色恐怖”与“种族冲突”,辗转流传到现在。513事件演变成警惕的符号,但也仅仅是让华印两族警惕,还记得曾有马来政棍要挟说,让513重演的话。真是十足狂妄的话,根本就是宣称自己是种族主义者,以及宣称政府有能力发动?说到底,513是大马人的集体记忆,其意义必须是针对全民的——避免种族冲突,宣扬包容与尊重的价值观,而非沦为政治手段,用以恐吓、威胁。所以,我们对其态度理应是跳脱那白色恐怖的框框,它不应该是让任何人恐惧的,是反省的、可敬的与同情的。
对于没有经历的人来说,513的影响还在,但也已逐渐淡化,因为时代在进步,大马正走向文明(现在主流强调全民团结),这种回忆将慢慢淡出,而留下的是历史课本上教的数字与一段故事。但只要政治上仍旧是种族主义挂帅(不论隐性还是显性),其警惕作用仍然生效,现在只是暂时被摆进橱里放著。
513事件不可能从历史上抹掉,至少别学日本自欺欺人,然而我们仍旧向东学习。它所塑造的时代恐怖,在那些写故事者的笔下构建出一幅动态图像,值得我们去细细阅读了解。诚如钱穆说的,国人应该对本国的历史有认识,这是作为国民的义务,并对其抱有一层温情与敬意,这样才不至于产生偏激的虚无主义,好像国家历史一点用都没有。
正好相反,它意义重大。如果挺身追寻脉络,你可以知道,一件事的发生不可能是单一原因造成,继续挺进,那幽暗的草丛有人的足迹,分岔路多,但你可以选择走想走的路,觉得走错了或想看更不一样的风景,那就再走其他的路,整幅图像或许就豁然开朗许多。我们以为513是指那一天的始末,其实是几个月下来的日月,而影响的范围比那几个月大,延绵几代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