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财政部特别官员潘俭伟在一次的访问中透露,政府正在研究新税制以填补销售与服务税税收的不足,其中一个就是汽水税。虽然卫生部长祖基菲里随后就认为,汽水并不是大马国民摄取糖份的主要来源,首相却以国民健康为由,倡议汽水税可解决因爱喝糖份过高的汽水而引发糖尿病的问题。
暂且不论汽水税是否能有效地减少糖的摄取量,为啥而征的不一致供词再次表露出做经济政策时所需要的却又缺乏的深思度量。
本来我们想吃什么爱喝什么与政府扯不上关系。只要在既有的价格上,有卖方愿意生产出售,而消费者也愿意花费购买,并且不违法,那么交易也就达成了,各取所得,与他者无关。就好比你到便利店买饮料,可乐菊花茶任君选择,除了口味,价格引导决定,而你喝什么也与他人无关。
但问题是,很多的市场活动和交易都会对第三方带来影响,即经济学里所谓的外部性(externalities)。喝汽水或者其他有大量添加糖的饮料固然是个人喜好,但要喝多了,患上糖尿、肥胖等状况的风险会大大提高。如果那纯粹是单一事件也就罢了,要是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此举就会带来社会成本,因为治疗相关疾病的公共医疗开支会大幅度增长,形成公共财政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国民生产力,拉低经济发展的潜能。
由于市场价格涵盖的往往只是生产成本,并不反映社会成本,征汽水税的意义就在于让价格也考量社会成本,以促使生产商减少饮料的糖份,也引导消费者饮用少糖份的饮料。
搞清楚政策目的
如果这政策真的奏效,生产商真的把添加糖份量大幅度降低,而市民也减少饮用的话,汽水税的税收一定不多,因此不可能成为税收来源。反之,要是汽水税税收大唱丰收,我们也无须欢呼喝彩,因为那证明该政策失败了。
况且大家谈税改似乎只爱强调新税制如何不影响价格、如何不加重人民的负担。但汽水税发挥功效的管道就在于影响相对价格以改变国民的生活习惯,要不想影响价格就仿如自断双臂、自废武功。而不加重人民负担的方式也不应该是“汽水征、菊花水免”,而是善用税收以惠民。
英国把汽水税都用在教育开支上,我们是否又能明确地规定把汽水税税收都用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上,减轻病患者的治疗费,资助相关疾病的研究?
说到底,征汽水税是为了鼓励健康饮食还是作为税收来源一定要搞清楚,因为两者不可能兼得。政策目的不清不楚,施政过程就会糊里糊涂,政改结果也就马马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