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商在面向世界宣传新山时不忘巧妙形容这里就像是中国的深圳,而隔邻的新加坡就像高消费的香港,但新山的公共交通及治安都是顽疾,需要加大力度去改善,否则中国人很快就明白新山与新加坡根本就是“两回事”。
尽管希盟在509创造了历史,改变马来西亚政治的板块,没有巫统的政府体制,预计国家可以更好的继续运作,而陆续被揭露的腐败,也让国人大开眼界,特别是上亿令吉的现金在前首相纳吉的住处搜查到,更是惊人的发现,成为世界的重点新闻。
93岁的首相马哈迪在15年后再次重掌政权,却带领著不同的领导班底。这些初掌国家领导层的许多新兵,大部分没有执政中央的经历与经验,他们初尝权力,是否会被权力所迷惑,以至于趾高气扬、嚣张跋扈、目中无人?时间将是他们最大的考验。
政治是一场权力的游戏,只有握住权力,才能有效发挥影响力。权力用对地方,就能提高国家效能,完善国家体制,造福人民。但一旦权力被滥用、勾结朋党、权钱交易,就是国家之祸。
向碧桂园开刀
在509选举后,国人基本有这样的共识:纳吉领导下的国阵如果继续执政,将会是国家的大灾难。这个腐败的政府,在现任政府一桩一桩的解密下,我们看到国家的管理,没有制衡,朋党勾结,导致层层腐败的滋生,已蔓延国家的管理体系,如果没有出现舞弊,才是怪事。
国阵的垮台,很大程度是前朝贪腐造成的。如果不是一马公司26亿令吉丑闻的延烧,很难想像这个政府是否会被人民深恶痛绝,以致于唾弃。马来西亚严重的种族矛盾屡被操弄致模糊了国家管理机制的重重弊端。为了攫取不义之财,政府的权力被滥用和寻租,以致勾结朋党,鱼肉人民成了常态。
马哈迪对中国外访后的后续发展,特别是他对中国的“姿态”,令人关注。政府腰斩涉及900多亿令吉的东铁项目、沙巴及马六甲天然气管道,现在又对中国最大房地产之一的碧桂园开刀,引发许多议论。马哈迪早前宣布,政府将不允许新山的“森林城市”发展商将房子卖给外国人。我国政府也不会向外国人发放居留签证,让他们住在森林城市。这颗震撼弹惊吓了许多海外的购房者,特别是中国人。
尽管后来马哈迪澄清,主要是不希望中国人都集中居住在一个岛上,问题才得到缓解。
忧虑中国人移居
我在新山居住了3年,看著碧桂园的兴起和购房者的“兴奋”,也看到新山房地产到处拔地而起,展现欣欣向荣的一片好景,但过剩的房屋也带来滞销问题。这个占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森林城市,土地是填海造的岛屿,离开新加坡距离只有2公里。发展商在卖房时,更大的宣传卖点是强调其地理位置就在“新加坡旁”,由于新加坡因素,这个房地产才会受到中国购房者的青睐。如果只提新山,恐怕中国人一问三不知。在国际的舞台上,新加坡是个耀眼的明星,中国对新加坡管理体制及廉洁的口碑肯定强过马来西亚。
新山最吸引新加坡人的地方,当然是这里廉价的消费。发展商在面向世界宣传新山时不忘巧妙形容这里就像是中国的深圳,而隔邻的新加坡就像高消费的香港,但新山的公共交通及治安都是顽疾,需要加大力度去改善,否则中国人很快就明白新山与新加坡根本就是“两回事”。
碧桂园成为中国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卖点,其中就是可以享有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的政策。如果中国人买了房子,往返马中两地没有签证的便利,相信他们也会打退堂鼓,毕竟这个房产投资的数额不是几十万,而是上百万令吉。
华人社会对中国的情感,使得他们看马哈迪对中国的“不友善”尽显“不快”,甚至上升到认为马哈迪是反中国的,反中资的。但最近举行的“2018年土著与国家未来大会”,看出马哈迪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
马哈迪指,如马来西亚开放让300万中国人来马置产业而获得居留权,本地马来人恐无立足之地,他甚至形容马来人或将被迫从城市迁移到乡下及森林。他特别强调:中国人勤劳、机智和具备商业知识,他们不再像早期来马的华人一样是从事粗工,而是成功人士,试问我们能和他们竞争吗?
马哈迪清晰的头脑,事实上点出来中国人来马的关键因素。这和新加坡的情况可说有极大的相似。新加坡由于人口的下滑,移民的政策放宽,他们希望马来西亚华人的移居,给于很多的便利,但马来西亚人移民到新加坡的意愿不强,反而更多的是中国人想取得新加坡公民身份,但中国人多了,新加坡人也开始有“烦恼”了。现实的新加坡人很清楚,国家的资源有限,中国人来了,他们同样面对竞争压力。
国人竞争力不及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0年曾表示将放缓吸纳外来人口的步伐,不过由于新加坡的人口老化加剧,生育率低于人口替换率,因此李总理指出仍需要引进移民以及劳工来支持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早在1996年就放宽政策,鼓励外国人把马来西亚当作第二家园,目的在吸引外国资金、促进旅游、发展经济,中国一直是排在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项目10大来源地之首,现在马哈迪准备对中国人采取“限制”,看来中国人必然会减少移居马来西亚的盘算。马哈迪忧虑中国人的涌入,马来人竞争不过,难道华人就经得起与精英的中国人竞争吗?
2010年1月,已故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直指新加坡人“不及中国人刻苦”,并表示如果新加坡人仍旧安于现状落后于竞争,那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试问,我们对中国人的涌入是否已作好了准备?而马哈迪对中国人大量涌入的观点到底是杞人忧天还是切中时弊,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