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可说是东南亚,甚至是亚洲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国家。从政治面言,它常被定位为部份自由的国家,言论与媒体自由在全球排名中位于后端,其民主指数排名通常是80前后,远低于大马的64名。
可这样的一个威权政体,却在经济上属于卓越国。就此点言,它与中国有类似之处,可以说中国是新加坡的放大版,而新加坡则是中国的缩小版,均是有韧性(resilient)的威权主义国。实则,也有人用威权资本主义(authoritarian capitalism)来形容这两国。
新加坡的卓越经济是如何炼成的,何以与新国一衣带水,只隔一道长堤的新国能吸引约50万的马劳?何以大马缺乏出路?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回想1965年,新国退出大马时,大马的领导人还扬言,新国迟早得要求再回归大马──因为没有大马的后盾,新加坡是难以生存发展的。
可反讽的是,新国不但存活下来,还成了人均收入全球排名前10的高收入国。不仅如此,这个缺乏政治自由的国家,还是全球排名第二的经济自由国/地区(仅次于香港);政治自由与经济自由著然可以背道而驰,就如香港自由有馀民主不足一样。就全球竞争力与廉洁度而言,新国排名也常在前几名。
就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卓越与政治威权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如为何威权中国的经济表现远优于自由民主的印度?这是当前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新加坡的经济是如何炼成的?为何大马在经济上不如新加坡?这是个多因一果的现象,说得极端些,我想可以用新加坡生于经济,大马死于政治来概括之。当然,这样极端的概括也难免会惹来非议。
在许多方面,可以说新加坡是个特例,如在二次战后,多数发展中国家均或多或少是反西方帝国主义的,也多选择走社会主义色彩路线,排斥西方跨国企业。
在1974年的联合国大会中,有77个发展中国家(称为77集团/G77)联合发表要建立反西方支配的新国际经济秩序,其中还提到要国有化外资。大马在1971年也出台新经济政策要削减外资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占比,如从19710年的63%减至1990年的30%,新加坡却与众不同也大开门户,欢迎跨国公司入驻,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发达致富起来。
反观许多反外国的国家,如南美洲却在1980年代后进入停滞或破产阶段;非洲整体上言,在1970-2000期间,整体生活水平与人均收入不上反下,比1970年前还差;可见,当年流行的社会主义与反外资思潮,虽是当道的思潮,可如今观之却是逆潮。深层地看,还涉及了即得利益集团的阻力。
战略性务实主义
就此点言,可以说新加坡当年的领导层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非意识形态型领导精英。这些主要受英文教育的精英(不少为峇峇)虽读英文书却不读死书,也不盲从当时西方(如英国)流行的“先进”政治经济理论,而务实地搞因时、因地制宜的发展政策。其路线,可以用战略性务实主义来概括之。中国在1978年后,也走同样的非意识形态的战略性务实主义路线,不搞时尚思潮,只专注于行得通的政策。这应是新国生于经济的原因。
不盲目追逐潮流,也不搞民粹(民众)主义政治,而只求把经济搞起来,让人民有业可就,有屋可住,有钱可存。从存钱角度看,新国的储蓄率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长期以来均接近50%,可能是全球最高(大马约30%,全球平均是约23%)。
这个高储蓄使政府有钱可用于生产性投资,如基础设施和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如拥屋率达到约90%,也可能是全球最高,因为发达国的拥屋率也只有约70%,大马则是76%。高拥屋率让人民生出安居乐业的安定感,也著重维护自己的就业与财产,进而促进了社会政治稳定,当然社运人士对此不屑一顾。
在劳动力市场与人力培养方面,新加坡也很务实不仅劳动参与率高,连教育也不盲从潮流,如不盲目把大学教育大众化搞量产(如菲律宾),而著重技能培训,使人力资本与市场配合,学以致用。在劳资关系方面则走统合主义路线,如官方、资方与工会三方协调劳动条件与工资,减少罢工事件致成三赢局面。
同时,新国虽是高收入国,可也不搞流行于西方的最低薪资制,而把重点放在创造合宜的投资与经营环境,让资方特别是跨国外资可安心,可预测地经营其事业。新国虽无最低工资制,可劳动参与率高,同时还吸纳了大批外劳与外才。
做为一个只有550万人口的国家,也只有走唯才是用路线,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也是新国的强项。对新国领导人,先生产做大蛋糕后才雨露均霑,才是合理的顺序,可大马则在1971年后大搞重分配轻生产的种族本位的监守自盗分配政策,结果就是死于政治,是政治挂帅而非实事求是的路线选择。
反腐倡廉不手软
生于经济的重点在于,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与务实;死于政治是用人唯族、唯教,扬短避长与政治挂帅,只求满足即得利益者与朋党的财路,而置全民生产力于不顾。其结果自然是空有先天优势却因后天无作为,以致先天优势也失色的尴尬局面,这就是生于经济与死于政治之别。
新国做为一个小国,不仅懂得善用人才与吸才,也懂得借力使力,善用其地理优势,大搞开放经济,进而扩大市场规模。此点与瑞士类式。瑞士一个小国,竟然有10多家公司挤入全球500强,靠的便是借用国际市场来放大自己;据此,新国也一贯很重视融入世界与东盟,以补本身的不足。
同样重要的是,新国有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反腐倡廉从不手软,也不限于中下层,而及于顶层,以利身教,对于顶层以下的公务员也搞适薪养廉,著重效率,这也是其竞争力的来源之一;此外,公司税低至17.5%自也是吸资要点。新国虽小可其外来直接投资额,长期一贯是东南亚第一,这当然有综合因素。功利、务实不感情用事,这就是其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