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苏尼尔·阿姆瑞斯(Sunil S. Amrith)的《横渡孟加拉湾(Crossing the Bay of Bengal)》是本非常精彩、讲述孟加拉湾地区的印度移民史的好书。作者从区域史的角度切入,从孟加拉湾的地理、政治、社会与经济说起,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地方和其移民从16世纪到今天的变化。

阅毕这本书,对于这地区的印度社群(包括了马来西亚的印度社群),以及东南亚和南亚之间的关系,会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可与东南亚华人社会比较,进而同理这土地上发生的事。

东南亚的印度移民同华人移民一样也有悠久历史,他们在孟加拉湾上的故乡与客居地之间不断往返。时间久了,劳工和英殖民政府官员也加入最初只有商人的移民大军。一些人从季节性变成了永久性的移民,在客居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这和华人移民非常相似。许多华人到东南亚经商,其中马尼拉和雅加达自几百年前就是华人移民的聚居地。此外,由于明清时期对于东南亚商品(胡椒、香料、海参和燕窝等)的需求不断增加,也促使许多华人到东南亚进行开垦与经商。19世纪时,更多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弥补当地的劳动力缺口,例如到锡矿场工作(开采锡矿实际上可追溯到更早)。

罗兴亚人惨景

简言之,东南亚各殖民地19世纪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导致中国和印度对东南亚的大规模移民。到了20世纪上半叶,华人和印度人都一样,在东南亚永久定居,并且男女比例达致平衡。

20世纪上半叶民族国家的思维在东南亚崛起与散播,以及战后孟加拉湾周围地区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使得印度移民不被由当地人掌权的新政府所容忍。不但不被认为是公民(其实有些已经住了好几代),而且被视为是剥削当地人、剥夺当地人经济机会的敌人。

实际上,因为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再加上个人的运气等因素,导致中印社群中的小部分人得以累积庞大财富。但是由于民族主义的思维,使得仇视印度移民的事情在战前已经酝酿,例如缅甸发生好几次的排印暴动等都是例证。

马来半岛(也属孟加拉湾)上的华人和印度人则较为幸运,大多都取得了公民权。但还是有好些人无法取得公民权,一辈子拿著红登记过日子。在缅甸的情况更为恶劣,1982年的《缅甸公民法》公开宣布1823年之后的移民都不算是公民,因此缅甸华人和印度人在当地难以获得公民资格。

其中遭遇最糟糕的应该是罗兴亚人。今日的缅甸政府不但试图把他们排挤出去,甚至制造各种谣言(近日缅甸军方把曲解某些照片来合理化自己排挤罗兴亚人的行为,但都被人戳破),想把他们从缅甸历史,甚至真实生活中抹去(即种族屠杀)。但是却忘了这些移民实际上已经在此地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了。(按:当年从印度到缅甸的移民中,有约一半的人是穆斯林)

不解历史背景

虽然从当地人的角度而言,这些外来移民的后代不具备公民资格。但是这些移民后代已经在当地居住多年,视当地为故乡,反而自己祖先的故乡——印度和中国已经变成了陌生的地方,又怎能说他们不具备成为公民的资格呢?

笔者一年前曾撰文指出罗兴亚人的苦难,指出他们和马来西亚华人因为都在同一历史环境下,在客居地落地生根开支散叶,因此彼此相似。《横渡孟加拉湾》证明了笔者所言非虚。

但很可惜的是,马来西亚许多人对于孟加拉湾周遭国家的历史的不了解,进而对于当地移民后代有许多偏见和误解,实在让人感到惋惜。如果有兴趣恶补这方面的资讯,不妨拿起《横渡孟加拉湾》好好读一读。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阿兹敏的危机与契机

名家

全国大选过去超过两个月,公正党马上就要迎来首场以联邦执政党身份举办的党选。由于政治氛围不再一样,这场党选格外引人关注。成...

阅读全文

陈锦松:中国人来了是喜是忧?

名家

发展商在面向世界宣传新山时不忘巧妙形容这里就像是中国的深圳,而隔邻的新加坡就像高消费的香港,但新山的公共交通及治安都是顽...

阅读全文

孙和声:生于经济与死于政治─新马经济成就比较

名家

新加坡可说是东南亚,甚至是亚洲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国家。从政治面言,它常被定位为部份自由的国家,言论与媒体自由在全球排名中...

阅读全文

马华党选第一步

名家

马华191个区会改选已完成,大多数区会“西线无战事”,由原任区会主席蝉联,只有部份区会主席换人,由其属意的亲信担任,小部...

阅读全文

日本拒绝对“慰安妇”道歉

名家

8月14日是支援“慰安妇”的各国民间团体所定的“国际慰安妇日”。在这一天,台湾第一座“慰安妇铜像”在台南市揭幕,以表示支...

阅读全文

当东铁没有后……

名家

年税收11亿令吉的槟城,要花170亿令吉搞预期亏损每年超过1亿令吉的峇六拜轻快铁,和第一泛槟岛大道、63亿令吉的槟城海底...

阅读全文

刘华才:马中关系务必谨慎处理

名家

日前首相马哈迪访华期间,除了东铁、高铁和SSER油气管工程课题外,也向中国政府表达希望拆除马中关丹产业园的“万里长城”立...

阅读全文

谢诗坚:多元政党对单元政党

名家

民主行动党元老林吉祥说,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单一种族政党是没有未来的。这样的论述在独立以前就存在,而且直到今天...

阅读全文

性别认同不重要

名家

绝大部分人都不确实知道自己的生理性别(sexual identity)。我曾在此撰文指出这一点。那么,发现对自身生理性别...

阅读全文

陈海德:耆老会的去留

名家

首相马哈迪在希盟百日新政后针对国家耆老理事会的去留,声称仍需要保留耆老们,只因新内阁中很多部长仍是新人且没有经验。这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