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来不及反应,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马来西亚人在第14届大选后迎来了一个新政府的诞生。新内阁阵容的最终完整名单,到今天仍在斟酌讨论,显示一个新政府要物色“执政中央”有能力的人才进入内阁的“难度”。
前朝国阵政府的垮台,是累积了多少的民怨与不满,当初多少选民投票前的“诚惶诚恐”,忧心这个腐败的政权再不垮台,国家真的看不到明天。现在换了新政权,人民对新政府的寄望当然很高,要求更严格、标准更苛刻,一不顺眼,一不合心意,不是质疑就是抨击,看来新政府动辄得咎,不得不步步为营。
财政部长林冠英公布的国债有一兆令吉之巨时,出现两种论调,一说新政府为了让前朝政府难堪,报大不报少,让人民感受前朝政府的滥权与不当管理,使国家债台高筑,债留子孙。前朝政府及一些辩护士当然迫不及待马上讽刺新政府,不认同国债那么高,而国债的广义与狭义之分是分歧的焦点。
国人平均月薪低
前朝政府为了粉饰太平,更乐于蒙蔽国债的“其他要素”。现任政府公布的国债却涵盖了“政府为无法偿还债务机构所作的担保”及“公共私营合作项目”,这两项分别是1991亿令吉及2014亿令吉,这笔帐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否可以就不当回事,眼不见为净?
早前官方数据显示,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8%,即6868亿令吉。经济学家佐摩博士就清楚提示,大量的基础建设开销是从中央政府的预算中扣除,他指:“这个管道并不透明,也使到国会和大众难以追究问责”。基本是点出问题关键。
先不论国债问题,马来西亚人民的国民所得不高,却是个事实。政府的角色更大的层面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与收入。但数据显示,国民的每月收入都不高。
大马统计局去年公布《2016年大马薪酬报告》,城市地区的平均月薪为2662令吉,乡区的是1694令吉。世界银行就认为,大部分马来西亚人的收入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何确保国民收入平等是国家面临的一大挑战。
今天庞大的债务,困扰了新政府,如果没有居安思危,有效的遏制国债的继续攀升,国家尽管还不至于面临破产,但今后人民的生活素质会持续下降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国难是否当前?国债是否需要国民共体时艰?新政府成立的“大马希望基金”,发动人民“凭自由意愿”捐助,截至6月3日的短短三天时间内,已经筹到约3000万令吉,反应令人鼓舞。政府向公众筹款解决国债的“是”与“非”,当然见仁见智。
韩国捐金募银运动
有些人甚至认为会给外界产生误解,以为马来西亚经济已面对“窘境”,必须通过筹款来应付经济难题,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的经济成长仍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但如果能够提前解决庞大的国债,让国民知道国债是国家的沉重负担,这就是“机会教育”。
政府以身作则,率先宣布内阁部长全减薪10%,部分州属的议员也跟著效法,自动减薪,这就是政府的“身体力行”。
一些海外媒体甚至形容我国这次面对庞大的国债所发起的捐款救国运动,可以如同韩国在1997年金融危机重创韩国经济时所发起的捐金募银运动,当时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请求金援,此举被韩国民众视为国耻,于是大家发起爱国捐黄金行动,短短四个月就募到20多亿美金。
韩国超强民族性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在经历痛苦调整后,韩国果然提前3年半就还清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GDP成长率更从负6.7%恢复到10.9%,开创一页新经济奇迹。
马来西亚新政府的成立,人民看到希望,也希望与新政府共同面对新局,捐款或许不是体验爱国的唯一方式,但起码不要人们拿出“真金白银”捐款国家时,还有人要“大拨冷水”。捐款的金额多少本来就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这个捐款运动体现了什么、建立了什么、完成了什么?
应重视背后精神
作为前朝政府留下的种种弊端,避免国家继续“空转”,现在要拨乱反正,需要人民的耐心、政府的决心。当然,现在新政府的“出现”,是积累60年的等待,人民对最近的一些施政有肯定的、有否定的,这极为正常。当然新政府运作至今不到一个月,人民迫不及待的希望看到新政府改革的“大动作”,甚至要求政府立即兑现竞选期间的承诺,这种操之过急的心态理应调整。
检讨已批大型工程计划,不全然是对前朝政府的否定,而是必须严格掌控这些计划是否华而不实,耗费巨资而难见实际成效等,如果前朝政府没有在源头严格把关,沦为是当时的政治决定,那最终必须回到政治来解决。
商业行为的道德与准则,不能撇开国家利益,如果前朝政府的“私德”有问题,甚至存在猫腻,现任政府就必须壮士断腕,提前遏制,避免国家利益被典当。
今天捐款救国如果只看到“钱”而忽略背后的“精神”,就会落入见树不见林,就不会明白为何有那么多人还要在社交媒体晒捐款的收据而引以为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