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拉工艺大学因突然冒出的“兴权会2.0”组织提出要求开放15%录取率予印裔,掀起了希盟执政后的首个棘手难题。网络乃至民间议论纷纷之余,玛拉工艺大学校友会更发起网上联署运动,短短数日已吸引约20万人签署,足以瞧见玛拉大学是族群和解间转型正义的限度。
玛拉工艺大学可谓我国独立前后乃至前朝时期的政治遗产,源自于1956年英殖民时期设立的马来亚乡村与工业发展局(RIDA)职业训练中心,旨在发展乡区马来人社区的经济发展。1966年RIDA改组为玛拉人民信托局(MARA),隶属乡区发展部,故训练中心先后晋升为玛拉学院和玛拉工艺学院,尤其马来西亚组成后,专门以栽培东、西马土著专业人士为主轴。
后513时期新经济政策的促使下,玛拉工艺学院蓬勃发展,于各州设立院校,成为土著专属的高等教育机构,但立基点仍旧以培养乡区和贫困的土著为目的。
1999年玛拉工艺学院在首相马哈迪的宣布下进阶为玛拉工艺大学,最紧要的是1976年通过的《玛拉工艺大学法令》,除了从信托局转属教育部管辖,历届国家元首陛下将受委为名誉校长,以持续保障和捍卫土著权益。前首相纳吉时期我国面临经济颓势,我国公立大学和大学医院拨款遭大幅度腰斩之余,唯独玛拉大学继续获得增幅度拨款,由于该校绩效和声誉之差,因而惹来国人的诟病和斥责。
惟509大选全国大变天后,改革迫在眉睫,国人寻求大改变,但玛拉是个难以碰触的禁区。希盟的大选宣言中有指明会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彻查玛拉人民信托局的金融丑闻重组领导结构,但此玛拉与玛拉工艺大学无关,因此若欲对玛拉大学进行改革,则属于教育部的权限。新任教育部长马智礼只能绕圈子避谈,而无法给予正确的答复,只称“罗马非一天建成”,顾名思义即当下无能为力。
其实玛拉工艺大学之地位并非首次遭到挑战,2008年308后,前雪州大臣卡立曾公开表示玛拉大学应开放予华裔,不只引起时任高教部长强烈反弹,数州玛拉大学学生更串联示威反对大学开放予非土著,随之无疾而终、了无下文。
这次所谓“兴权会2.0”不过提出意见,却惹来各界的激烈反应和散躲,明显可见,玛拉大学不仅棘手,亦难以被挑战和改革,仿佛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多数马来人将竭力捍卫该大学的“最后防线”。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我国独立后所维持的各前殖民现状,如军队内仍有“皇家马来兵团”、柔佛州的“御林军”乃至霹雳州的江沙马来学院(MCKK)至今仍为全马来人单位,亦受到宪法的保护。我国现今除了维持现状外,也无力改变陈规旧习,毕竟政府“变天”只是国人寻求肃贪和重组瘫痪的制度等,要有更大幅度的变革则须靠思维和文化有激烈的冲击和改变,莫说“罗马非一天建成”,简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