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1月2日,世界第一次大战期间(1914-1918),由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勋爵(Lord Arthur Balfour)致信英国重要的犹太领导人罗斯柴尔德勋爵(Lord Roths child)的贝尔福宣言,至今已相隔了一个世纪。该宣言指出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承认和支持犹太人立国,也是英国与以色列建国的重要文件之一。

该宣言的内容部份段落如下:“英王陛下政府赞同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将尽力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但必须清楚,这一目标的实施不可以损害巴勒斯坦非犹太人的公民权和宗教权,也不可以损害其他国家的犹太人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

这份宣言不长,差不多121个英文单字,但却在两年的时间内由24位专才撰写和共有6份初稿。

19世纪末,欧洲涌现了支持犹太人复国主义的风潮。贝尔福宣言公告后,巴勒斯坦的英殖民政府开始鼓励欧洲的犹太人移迁至巴勒斯坦。

当时,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从1917年占总人口的3%,飙升到1947年的33%。犹太人复国主义成功于1948年建国——以色列,驱赶至少75万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

不应鸠占鹊巢

居多的学术人员皆认同贝尔福宣言的发布,主要是保护英殖民政府在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影响力,同时很多犹太人担任英国政府的高管和怜悯当时犹太人在欧洲被屠杀等处境,而促成了贝尔福宣言诞生,并赞同设立一个犹太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政府立国至今一直藐视宣言提到捍卫巴勒斯坦人的公民权和宗教权。巴勒斯坦裔英国人阿都阿法塔教授指出,以殖民议程下,贝尔福宣言或英殖民政府已剥削巴勒斯坦人在移民政策,土地拥有和国家主权的权利,并促进了犹太人的建国主义。

德国纳粹(1933–1945)对将近600万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是让世人所憎恨的,但为了安置流亡的犹太人而驱逐原有安逸生活的巴勒斯坦人,却是说不过去的。

为了纪念过去无奈的一百年,伦敦的巴勒斯坦回归中心和贝尔福道歉运动制作“100 Balfour Road”(贝尔福宣言百年之路)短片。该短片以现代式的手法传达贝尔福宣言促成一个怎样的巴勒斯坦。从安逸的生活,眼看属于自己的家园,已成了他人的安乐窝,那一瞬间的不堪,延续至今。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2罗里5车相撞! 南北大道连环撞致10公里车龙

阅读全文

“头号公敌”辞职币圈狂欢 比特币冲上9.9万美元

阅读全文
女摊贩解释,当时顾客多,妇女一听到要排队就不高兴,还说要退钱,但材料都已准备好。

预定薄饼取餐等40分钟 妇申诉:摊贩突退款不卖

阅读全文

史上第一家来马上市香港公司 知行集团布局引关注

阅读全文

伊党:我们更适合领导国盟 民政:慕尤丁当之无愧【东方头条】2024-11-22

阅读全文

《黑神话:悟空》荣获《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

阅读全文

陈锦松:茅草行动该向谁问责?

名家

2009年纳吉从阿都拉手中接任成为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当他第一次以首相身份出席国会时,就被当时的行动党全国主席卡巴星挑起...

阅读全文

庄仁杰:君主立宪渊源与我的忧虑

名家

近日读毕廖明安的〈君主立宪制的奥妙〉,发现其中对于君主立宪制的理解错误甚多,甚至赞扬王室的行为,故作此文。英国的君主立宪...

阅读全文

苏联“十月革命”一百周年

名家

今年11月7日是苏联1917年“十月革命”一百周年。那场革命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带来全球性共产主义思潮与革...

阅读全文

孙和声:大马族基式国家资本主义

名家

最近标普(S&P)全球评级机构,发表了有关东盟诸国的52个官联公司的评估报告。其中,大马的官联公司(GLC)为国能、国油...

阅读全文

林艾萱:化繁为简,减出生命哲学

名家

近年来由日本流行的断舍离,教会人们更懂得从取舍中了解真正的生活需求,我们的文明生活总习惯了加法,加薪、加物质、“减”似乎...

阅读全文

杨善勇:博士好年轻,秘密在哪里?

名家

佐摩教授大弟子,大马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哥梅兹,推介柯嘉逊夫人安妮博士著《专制者VS人民:马来西亚的权威民粹主义》之新书,《...

阅读全文

不曾抚平的历史之伤

名家

南非曾经历长达46年种族隔离的黑暗时期,那时,法律将人按肤色分等级,白人以外的有色人种被剥夺基本的权利,被暗杀、伤害、被...

阅读全文

提升伦理水平的挑战

名家

牛津词典将伦理定义为:管理个人行为或活动的道德原则。因此,在商界和公共领域,由人民组成和领导的公司和机构,可依据他们的行...

阅读全文

谢诗坚:财政预算案前后的博弈

名家

首相纳吉于10月27日在国会下议院提出明年度财政预算案,基本上是大选预算案,因为他不但未提高物品的征税,而且发放更多的经...

阅读全文

孙和声:解读马来西亚国情与经济

名家

《解读马来西亚国情》及《解读马来西亚经济》两书是笔者继《马来西亚国情一把抓》后的又两本文章汇集。这些文章均曾发表于《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