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任何征兆下,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突然”访华,日期订在9月19日至21日,为期三天。他先后会见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及中央纪检委书记王岐山(这位当下红人是李显龙要求会晤的)。
从礼仪上而言,中国给予最高格调欢迎李显龙的莅访,是为了修补近些年来两国越来越冷漠关系。若从政治战略来说,是新加坡的及时刹车和中国的快速反应缓解了中新即可能形成的对峙。
中新关系之所以出现紧张和“抗争”是近3年的事;尤其是2014年之后新加坡不再积极与中国搞好关系,反而被认为亦步亦趋地提供军事上的方便给美国,例如新加坡是美国在亚洲最大海空基地。
根据美新协议,新加坡机场的一半可供美国空军使用。此外,消息说美国军舰可以停泊在新加坡的港口;而美国已在新加坡部署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一旦亚洲国家发生意外,如中日开战、朝韩战争、台湾危机、日韩摩擦等事件发生,只要美国封锁马六甲海峡,相关的“危机”和“战事”可以被化解。
南海问题秉持原则
无可否认的,新加坡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许多重要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而新加坡的位置恰好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最窄的通道。这些国家包括中国、日本等。再有一点是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包围之中,刚好这两个国家是属于伊斯兰化的国家,自然使到新加坡必须要选择靠山来保护其安全。
在中国尚未“和平崛起”之前,新加坡选择靠向美国也没引起非议,甚至新加坡与台湾维持友好关系,遣送新加坡人赴台湾接受军训和与以色列进行军事人员的训练,也得到某种程度的理解。
可是在中国和平崛起后(2003年),在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参与权越来越大的时刻,如果还有国家依然向右靠而向中国叫板,那就肯定会有问题发生。果然不出所料,当海牙国际法庭(不论有没有效力)在2016年“判决”中国以历史上的九条线作为拥有南中国海岛礁主权的依据被否决后,新加坡就支持胜诉的菲律宾,而要中国遵守国际法则。
在2016年6月时,中国的《环球时报》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程毕凡一篇题为《新加坡“均势战略”选错了目标》的评论文章,指责新加坡在选边采取对抗中国的立场。文中并提问,如果中美在南海的对抗加深,美国把新加坡拖进去,新加坡会安全吗?
其结果引起新加坡驻中国大使罗家良的反驳,通过《环球时报》发表题为《新加坡坚属中美共同朋友圈》的澄清文章,认为程先生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新加坡一向以来是中美两国的好朋友,在南海问题上,新加坡秉持了一个原则性的立场,强调航行和飞越自由权,这两点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新国支持按照国际法,在包括联合国海洋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架构下和平解决争议。
具影响力“小红点”
针对新加坡的南海立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于去年8月通过香港《南华早报》表明:“新加坡不是南中国海的主权争议方,中国希望新加坡政府在不插手南中国海问题的条件下,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他也重申中国希望新加坡保持其中立的立场。
中国对新加坡的批评也与李显龙在2016年“提前”访问美国的议程有所质疑。李显龙当时认为民主党的希拉莉当选总统是必然的结果,而选择赞扬奥巴马总统(行将卸职的民主党)在亚太落实和推动再平衡战略。奥巴马则回报称赞新加坡虽是地图上的“小红点”,但却是个有很大影响力的小红点,它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一个锚。正因为美新表明这样的立场,与中国针锋相对,也就被刘振民促请“少管闲事”。
新加坡地位之所以被中国重视,是有历史根源的。早在1819年英人莱佛士取下新加坡后,它就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战略港口。而为求发展,它鼓励华工南来。在1840年鸦片战争及英国占有香港后,大量的华人就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各国,但以新加坡和槟榔屿有最多的华人迁徙。
由于英国也意识到马六甲海峡在军事和经济的重要,在1824年同意荷兰将马六甲交给英国,以换取英国放弃在苏门答腊的明古连港。两年后,英国将新加坡、马六甲及槟城组成海峡殖民地(俗称三州府)。它与中国的关系就密不可分了。
原本新加坡是与马来亚绑在一起,但在战后的1948年英国将新加坡与马来亚分开,前者继续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者则朝向自治,组成马来亚联合邦。1957年,马来亚取得独立,而新加坡在1959年成为自治邦。
不同意“娘家论”
1963年英国将马来亚(西马)、新加坡、东马(沙巴和砂拉越)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自此之后,李光耀就奉行资本主义制度,不但在国内与左翼政团势不两立,也未与中国建交。
直到1976年李光耀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后,他对中国的态度才有些改变,但还是不放心,因为新加坡有70%的华人。因此李光耀直到1990年,中印(尼)恢复邦交后,才成为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
经过历史的熏陶,新加坡人如今已认为本身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或侨胞;更对中国去年提出的“娘家论”(由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提出,即中国对海外华人生活与安全有关注的必要)不表同意。他们高喊“我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
也是因为新加坡的立场较倾向美国,使到中国瞄准马来西亚,进行一系列的大投资,以在不久的将来打破新加坡控制马六甲海峡的局面。如果有关的工程不断发展,则当下中国在马来西亚的11项大投资项目,总值高达千余亿美元。经过一些年后,也会对新加坡有所影响。
若是新加坡对“一带一路”抱著不够积极的态度,它可能在未来的十年内会赶不上发展列车。因此李显龙在此时访华其意义显得十分重要,但不知双方能矫正多少?这是双方在期待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