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马来亚时,对待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的政策采取的是分而治之的手法。严格来说,大马从来没有经历过一场社会革命就独立了,作为独立以来长期执政的巫统,承续了过去社会体制,故分而治之依然保留下来。
早期首相东姑阿都拉曼认为华人经济力比较强,所以马来人要保护自己的权益就必须占有政治力。但是五一三事件后,新经济政策的出炉改变了一切。新经济政策本来应该是扶贫政策,但实行下来却变成扶持特定单一种族。随著特定集团掌握的财富增加了,没有良好的防止腐败的法规和执行力的情况下,新经济政策从扶持单一种族到扶持朋党权贵,扩大了贫富差距。
分而治之政策下,大马各民族就无法充分相互了解,达到充分的彼此尊重。所以巫统长期把民主行动党塑造成华人沙文主义形象,而行动党难以吸引足够的马来人入党改变华人偏多数的结构,使得它在现实上只能成为和马华竞争,无法直接威胁巫统。
行动党当家不当权
可自从反对党联盟自308大选打破国阵垄断2/3国会议席后,巫统就以本来对它无直接威胁的行动党为首要打击目标。塑造行动党控制了民联或现在的希联的形象。反之伊斯兰党、公正党和现在的土著团结党,都是行动党的傀儡,由行动党控制。
这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引发马来社会长期对行动党华人沙文主义的刻板偏见,籍此把伊党、公正党和土著团结党扣上出卖马来人的帽子,以保住自己的政权。
而巫统的小跟班马华则说另外一套相反的话,说行动党在希联当家不当权,什么也做不了。言语间就是暗示华社你们希望希联执政后,有机会改变华社在政治,经济和教育的不公平待遇,发梦啦!一切还是和国阵执政下的情况一样,行动党和马华其实都是同一货色。所以华社不要对行动党再存寄望,如果你不支持马华,也不要投行动党,干脆投废票好了!
作为同一政治联盟的巫统和马华,都各自对自己政治势力所属的族群说完全不同且矛盾的一套,可见我国虽然独立六十年,但还是奉前殖民者分而治之那套为圭臬。我们有时候感叹为何大马各族互信不高,原因就是政治力量的操弄,这对国家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要打破分而治之,不能靠同化政策,这只会让国民撕裂。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套各族要和谐富裕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需要信奉,符合各民族利益的共同价值。不过要达到这目标难度很大,执政者显然没此意愿。至于希联中除行动党有此意愿外,其他盟党到底有多少意愿呢?这恐怕不容乐观。何况就算希联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渐次施行。
废除分而治之,建立各族共同价值,这在大马目前环境来说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实政治中,种族政治还是核心。巫统维持政权的核心就是掌握马来甘榜的支持,这也是反对党过去无法深入的地区。稍微可以的也只是伊党还可以一拼,唯无法跨出东海岸。伊党脱离反对党联盟后,希联现在则寄望前首相敦马哈迪组建的土著团结党,能够掀起马来甘榜海啸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根据民意调查,巫统长期票仓垦殖区的支持率,因为联邦土地发展局爆发弊案,遭受巨额亏损。以及联邦土地发展局环球投资公司(FGV)股价大跌,使得垦殖民遭受财务损失等诸多因素,造成垦殖区对巫统支持率流失二、三成。全国222个国会选区中有54个就包含了垦殖选民,垦殖民占10%以上的国会议席就有16个,巫统的86个国会议席中,超过一半来自垦殖区。垦殖区的支持率流失,引发巫统的紧张,不得不大开国库大派糖果,试图挽回支持率。
而对于早就不存希望的华人选区,国阵则多采用“口惠”政策,这些差别对待,其实都是承续英国分而治之的产物。可是,当社会的经济和民权矛盾不弭平,这套分而治之还能维持大马安定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