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一开始学会煮的食物不是快熟面而是好吃又富含蛋白质的煎蛋。当进入发育期时,每次吃过正餐不久后就饿了,我妈为了解决我这馋嘴的孩子,便允许我自己开伙煮食。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最拿手的就是煎蛋炒饭、煎蛋炒面、煎蛋炒米粉等等。总之,我什么都要鸡蛋就是了!小时候平均一天吃下最少六个鸡蛋。
长大后,我开始从不同的管道接受资讯。意识到传统非散养鸡只方式的不“人道”,如鸡只处在过于拥挤的环境,造成细菌滋长与鸡只间容易受感染;生意人为了快速赚钱,喂养鸡只已添加抗生素的饲料,抵御鸡只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增加其鸡肉成长率。平均需要养足三至五个月才能出售的鸡只,现在仅一个月就能出售;使用激素来催生母鸡下蛋等等。到近来全球禽流感的蔓延,原本简易烹煮且富含营养价值的食材,顿时成为了大多数人恐惧的食物。
其实情况也不那么糟糕,在本地还是能找到走地鸡与鸡蛋,消费者还是能以道德(ethical)的方式享用以鸡肉或鸡蛋烹煮的食物。非散养农场鸡蛋与走地鸡蛋从蛋黄颜色、香气以及味道都大有不同。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属下以代表消费者利益的监督性节目《市场》,在去年拿不同养殖方式的鸡蛋送往实验室进行营养测试,得出的结果也反映出走地鸡蛋营养价值和维他命含量高、脂肪酸平衡,比起非散养式鸡蛋更为健康。
盛行吃纯素运动
在今年2月中旬,我和本地走地鸡农也联合举办了一场走地鸡蛋和非散养鸡蛋的试吃会。我们将煮至七分熟的走地鸡蛋与非散养鸡蛋分给10位小朋友。随后针对鸡蛋蛋黄颜色上,小朋友能轻易分辨出走地鸡蛋蛋黄的颜色较为鲜黄。在鸡蛋香气上,10位小朋友也全都表示走地鸡蛋的香气较重。至于味道上,则是半数的小朋友喜欢走地鸡蛋的味道;另部分则喜欢农场非散养式鸡蛋。本地走地鸡农随后解释说:“那是由于小朋友已经习惯了那个味道,所以才会有部分的小朋友喜欢非散养式鸡蛋。”
近年来,吃纯素运动相当受落,除了宗教因素,许多是基于动物福祉、气候暖化、粮食短缺为出发。欧美国家食品企业如Clara Foods和New Harvest也看准这个商机,纷纷开始投入资金研究相关食品工艺技术以生产非动物来源的“蛋白”、“牛奶”与“牛肉”。这些研究虽然以“良心”出发,然而,这些假肉与假鸡蛋是否安全被人类食用,仍处在有待观察阶段。
饲养走地鸡蛋所需的人力与时间高,也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程度才能胜任,成本自然比非散养式鸡蛋来得高,售价也自然水涨船高。未来也可能出现“假蛋”的情况,要让所有人都能吃到健康鸡只的鸡蛋,看来是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