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4名行动党国州议员于2月12日同一时间宣布退党,给最近两届大选势如破竹的反对党丢下一颗震撼弹,等同一次性“丢失”4个国州议席。尽管这些议员早已对党领导极度不满。严格而言,用这种方式公开离开“孕育”多年的党,看来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已经深思熟虑。
这4名退党的行动党议员,为甲市区国会议员沈同钦、鲁容州议员吴良山、峇章州议员林敬贤及葛西浪州议员陈仲祥。他们重申,不满行动党已经变质,并乖离当年的斗争目标及宗旨,以及对党领袖的做法失去信心。他们甚至为了在505选举替伊党站台而向选民道歉。
马来西亚的政治环境从“难以改变”到“充满变数”,特别是308与505两届大选竟然让反对党成功打破国阵长期政治垄断的局面,为改变创造契机,打破国阵国会议席2∕3的优势,并同时拿下雪州、吉打、槟州、霹雳及吉兰丹5个州属的政权,给马来西亚的政治两线制创造“可能”,带动“改朝换代”的希望。
促成两线制
“没有最好”但“希望更好”或许正是反对党“异中求同”寻求结合的理据,伊党原本就是华裔的“梦魇”,该党的宗旨就是贯彻伊斯兰的精神与教义,华社对该党“心存恐惧”,但上两届大选,为了促成两线制,改变大马的政治版图,让国阵政府不能一党独大的“为所欲为”,反对党唯有大结合,在选区展开一对一的“对决”,才能为民联的成型创造条件。
结合“任何可以结合”的力量,本来就是反对党无可逃避的选择。反对党的四分五裂,得益的将是当权者。回头来看,上两届大选如果没有伊党的马来人加入反对党组成的人民联盟,试问反对党能形成足够的力量撼动稳如磐石的国阵吗?
常言道: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问永远的利益是指个人的、群体的,还是国家的?在大马的选举体制内,政治的互为竞争下,伊党已是关键的“少数”,这少数的倾斜对政权却能起著关键因素。“排斥”伊党还是“结合”伊党成为最具“争议”的困局。
种族分化鲜明
前首相马哈迪在1998年是把前副首相安华送进牢里的关键人物,而双方去年展现的18年“世纪一握”,从“势不两立”到“一笑泯恩仇”,为的是什么?在模糊的政治诠释中,所有的可能都存在,是为了改变国家?为了推翻纳吉?为了个人利益?为了再造命运等等,但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一日不改朝,国运难改变。
有人不同意行动党与伊党为伍,不屑于行动党与马哈迪搭肩为友,并把今天国家的衰败归罪于曾掌权22年的马哈迪,指责若不是马哈迪,国家又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我们可以“痛恨”伊党,我们可以视马哈迪为敌,也可以把行动党的斗争“简单化”形容该党只为了“打倒国阵”已失去原则。但在多元种族的国度里,严重的种族分化已经越见“壁垒分明”,政治的现实昭告著马来人与华裔不同的政治诉求,华裔的政治海啸在上两届大选把马华扫进冷宫,在此消彼长下,以华裔为主的行动党大获全胜,以至出现“华人还要什么”的议论。
取得政权如果是政党政治的最终目的,那如何争取更多的马来人选票就是朝野政党必要的手段,前首相署部长再益依布拉欣2月宣布加盟行动党时就指:“一部分马来人根本不想听到行动党的名字。鉴于首相纳吉与伊党合作,挑起仇恨政治,造成马来人和选民对行动党产生恐惧,而一些马来人则批评行动党是沙文主义政党、反马来人及反伊斯兰。”
预言马来人海啸
但他相信土著团结党的成员已有不少知名的马来领袖,期待更多马来人加持行动党,作为在国会拥有最多反对党议席的行动党而言,要马来人认同行动党的斗争,捍卫国家的廉洁与揭发当权者的贪污腐败是不可分割的,再益指马来人逐渐醒觉,他甚至预言下届大选将发生一场“马来人海啸”。
国阵成员党对伊党存有“戒心”,希望联盟对伊党也充满“防备”,但当它成为“关键”少数而能影响选情时,对其“舍”与“得”正是当今朝野的两难局面。
身为马六甲的一介市民与选民,衷心期待行动党4名国州议员能回归反对党阵营,“割舍恩怨,共创大业”,分裂的反对党只会给改朝换代制造“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