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接受台湾电影fun映会及槟城《城视报》的邀请,担任《无米乐》纪录片导读人。《无米乐》是11年前的台湾纪录片,由导演颜兰权与庄益增拍摄,记录台南县后壁乡菁寮稻农的生活哲学与农村逐渐的没落。公开放映两小时的纪录片实在很考验观众的耐心,所幸主办单位完全信任我的选择。当然纪录片中农民及配偶之间逗趣且毫不掩饰的对话,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也为纪录片生色不少。
《无米乐》同台语“无米落”谐音,是台湾稻农说来安慰自己就算收成歉收也要以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对待。另个意思是由于签订世贸组织(WTO)自由贸易协定后,被进口米影响,稻农被收购商以贱价剥削劳动力,那倒不如休耕还来得划算,真的是“无米反而比较快乐”。导演冀望影像能唤起观众关心台湾土地与农业。
农村活化复苏经济
纪录片出街后获得了许多观众回响,当时大家最多讨论的是究竟能做些什么来拯救台湾农民及农业。我想一部纪录片能带给观众触动与反思是挺成功的,况且农业与农民又是如此小众与非主流的题材。
如今,后壁乡已不同当时的没落,农村被活化进而使经济复苏,当然还有持续的青年返乡潮。
农业这议题挺复杂,因为被诸多社会因素牵连著。纪录片所包含的元素包括稻米文化、配偶议题、女农民的角色、农药对环境与农民的危害、农民兼差、农民与环境的互动、农业政策(WTO、休耕与粮食低价措施等等)。
影片播毕后我与出席者交流。其中,一个讨论点就是有机食材比较昂贵非一般消费者能负担;有现场观众指出不排除日新月异的科技能有所帮助。我不排斥科技对现今生活甚至是农业上的辅助,但对此还是有所保留,前提在于不颠覆环境的自然运作;对天地万物保有敬畏的精神。
举个例子,由于气候变化许多农业相关的企业,在推广气候智能型农业(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以科技来掌握自然环境,究竟人类是否能掌控自然环境,还是那只是企业的重新包装来促销其销售额?
早前,在国家地理杂志阅读有关新烟堿(或称尼古丁类)杀虫剂导致蜜蜂群数量锐减,科学家在研发转基因抗农药的蜜蜂,一旦研发成功,企业能继续销售农药还有转基因蜜蜂,财路左右逢源。这和转基因蚊子的情况是一样的,最后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因为问题的存在才能让企业不断赚钱。
至于有机食材比较昂贵?我则觉得吃得健康是为身体健康做“投资”,免得将来支付昂贵的医药费。有研究指出农药与转基因食物会导致癌症,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会导致癌症病发。
对于有兴趣观看《无米乐》的读者可上优管输入《无米乐》关键字,观看删减版59分钟的纪录片,希望也能带给你一些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