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波德申成立一个军团,并在1935年命名为马来军团。洛克哈特从观察中得出,这些军人30%会说英语,其中包括马来人新兴的贵族。
在我的书房里,有一个书架上的书,是我应优先阅读的书籍,这些都是备受推荐的书籍。不幸的是,一些需要等待多年,才拿起来读。其中之一就是由布鲁斯洛克哈特(Bruce Lockhart)撰写,厚达419页,出版于1936年的《返回马来亚》,这是我在本周内读完的一本书。
布鲁斯洛克哈特是英国外交官,也曾在莫斯科任特务:他在1932年出版的《英国特务回忆录》是国际畅销书。
1908年,布鲁斯洛克哈特来到马来亚时还很年轻(21岁),当时他到森美兰协助其叔叔的橡胶种植公司,并被派到一个名叫班底(芙蓉北部)地区,开发橡胶园。在当地,他与双溪芙蓉酋长监护的一名少女艾迈有一段浪漫的故事,这段关系却因他染上疟疾而突然中断:他的亲属把他瘦弱的身体捆绑起来,装进一辆车内……途经日本、美国,把他送回家。
《返回马来亚》这本书主要就是关于他在27年后返回森美兰的故事。
他先飞到新加坡,与安德鲁凯迪克爵士(Andrew Caldecott)重逢,安德鲁凯迪克是日叻务县前助理县长,也是森美兰州歌作曲者。布鲁斯洛克哈特也见证了英殖民者如何加强新加坡的防御,不过在6年后就败给了日本。
从新加坡通过马六甲,他来到波德申,并写下“初升的太阳,陪伴著我的热情……我眼前的一片大海,如珍珠色洁白平静,直到它消失在水平线上”的字句。
成立试验军团
很巧合,在周二,我到波德申出席皇家军团电气和工程兵的开斋宴,出席者包括了这个军团将领,森州最高统治者。在80年前,洛克哈特就见证了早期这城镇与军团的关系。
早在1902年,当时严端东姑穆罕默德与其他统治者,就敦促当地设立军团。
1933年,波德申成立了一个试验军团,并在1935年命名为马来军团。洛克哈特当年就参与见证军团的成立,他从观察中得出,这些军人30%会说英语,其中包括马来人新兴的贵族……这些人是毕业于江沙马来学院。
到波德申后,洛克哈特经芙蓉到了内陆地区,经过的其中一个小镇——小甘密,一个锡矿区,他如此描述:“这是森美兰州内,华人社会恶势力的聚集地,但在1936年,为这地方带来人口的锡矿挖尽后……锡矿工都离开……去其他地方发展。”今天,小甘密也是大马师训学院其中一所分院——拉惹美丽华院校所在地,成了对国家未来的关键人物培训的地方,恰好是我在本周到访的其中一个地点。
洛克哈特过后到瓜拉庇劳,一个被形容为“山上最伟大的马来人中心”,在这个斋月,我多次在此地的清真寺中度过,当年洛克哈特经过时,一些还是新建的。
他看到了“旧马来人的生活”,虽然我不知道他回忆里的短诗(pantun)是否还适用:“走在这条长路上/停在他家篱笆下/假装在寻找鸡/成了他人眼中的焦点”。他参观了一所新的英文学校,我的祖辈阿姨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当年每天从神池宫的王宫乘巴士前往上学。
然后,是书最感人的地方:他与其初恋情人艾迈重逢(当时已嫁给了当地的宣礼员),在那里他的情感终于找到终结。
书中,除了情感回忆,也有对自然地理的描写和一些令人惊讶的情节(在1936年时,BATA鞋已经“征服了整个半岛”),书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及政治的预言和观察。
马来民族主义崛起
他写道,江沙马来学院将带来“巨大困难”,民族主义将因教育和流动,而不可避免地到来。事实上,它的校友证实了这一预言。此外,他也写道(他后来到了印尼的爪哇,遇到了类似1910年俄罗斯农民革命的过程),在马来亚没有“反对英国统治的不满耳语”。这本书出版的十年后,马来民族主义汹涌的崛起。
外国人对我国的美丽和神秘的书写,提醒了我们过去视乎为理所当然的事。虽然许多东方主义者和士兵通过敏锐观察,书写了关于马来亚,但很少如洛克哈特般的浪漫,或如此详尽谈及森美兰,这个“我应该退休时,生活的角落”。当然,我也会以田园诗般新角度看待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