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其中一首诗,尤其诗中那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最令人觉得玩味。每每品赏至此,形象就特别鲜明。伊人抱著半遮面的琵琶,款款深情的眼神,夹杂著小鸟依人的羞涩浮现在眼前。
想不到此等伊人出镜的羞涩,竟然让人联想起今日马华在大选后,在不入阁的争议上所陷入的窘境。几千年前白居易诗中所著墨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伊人出镜,犹如穿越时空;在几千年后,由马华衮衮诸公在入阁的议题上得到“新的诠释”。乍想起来,令人匪夷所思,用一句中国俚语,俩者无论如何都“无法尿进同一壶里”。
然马华入阁的议题,仍在党内余波荡漾。马华妇女组主席认为马华不入阁的议题上并非绝对。看来此议题在党内已酝酿U转。蔡细历在接下来对入阁的议题所提的需“广求民意”,被媒体形容为马华对不入阁已松了口。其实,就民意而言,马华候选人在此次大选所遭遇的空前挫败,显然选民已用手中的一票,表达了民意。民意已然在此;蔡总又何必舍近而求远?
看来蔡总所谓的“民意”是指“党意”而言。虽然一些华团领袖间中高声疾呼马华必须入阁为华裔请命,然而彼等的呼吁并没有在华裔社会得到强烈的回响。很显然,华裔广大社群,对马华的入阁显示了一股劲的冷处理。了解到华团领袖对马华入阁的一番好意,竟受到了华裔社会普遍不以为然的反应,马华期盼中的华裔社会的广泛疾呼(要求马华入阁的千呼万唤);及敲锣打鼓的前奏戏已断然无望。接下来唯有靠中央代表的党意,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出镜吹奏一曲。然而,中央代表党意的后面,仍无法掩盖马华政治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矫情。
马华党内坚持不入阁的死硬派不是没有,但仍然被视为马华派系间不同的表述。其所强调的马华先有不入阁在前,后有议决入阁随尾,将令马华失信于民。这将造成马华今后无法为自身政治原则及道德立场找到立足点。
然而马华党内类似的表述,堂皇的背后仍让人感觉到有司马昭之心。很容易被解读为党内派系为接下来的党选,甚至党争量身订做,为自己的派系寻找政治道德上的制高点。在策略上,先行让不入阁的争议在党内弥漫、酝酿、发酵,最后才打出鲜明的旗帜。以师出有名之势,掌握及笼络党员之间的议题取向;以图在党选或党争中,为自身派系取得在党内更大幅度的动员力量。此乃表述中虽言之有理,堂皇有余,然肺腑之言也就大打折扣。
所以,马华对大选后不入阁的议题,虽令一些华团领袖高声疾呼;忧心仲仲;看来已属妄然。此事已无关风与月,所等待的只不过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自圆其说。
马华全体中央代表如何在年底会议中,稀释马华入阁议题所需承担的道德勇气,仍让人拭目以待。然而,马来西亚华族的政治发展史中,将会为马华这一出戏记上一笔;马华衮衮诸公永远无法在入阁的议题上,掩饰本身道德勇气上的羞涩,政治议程上的矫情。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白居易千多年前诗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境,将会在马华年底中央代表大会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