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双轨制下的孩子,你们都好吗?》系列,我的心时而沉重,时而喜悦,思及3个孩子在不同年代,不同人掌校的双轨制度里的种种苦与乐,我常陷入无以名状的情绪起伏。
执笔疾书,写到孩子在学习压力下仍自爱地勤耕深耕,摸索与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应对学习,我往往掩卷轻叹、痴笑、难以释怀……
曾几何时,我的两个孩子──老大及老二分别在2002及2006年自动选择保送入首都名校就读初一,勇敢、坚定地为自己选择了一种异于常人的生活方式:星期一至星期五长达8小时,星期六也上课6小时半的学习时间;应付双轨制两种考试(SPM及UEC)必修的繁重课业;排山倒海的功课、作业、平测、统测、年中考、年终考、初中评估考预试、初中统考预试、SPM预试、高中统考预试、毕业试……
爱当班长多过爱读死书的老么说:“保守估计,我一年读14科,每科考至少8次,一年至少考112次,够强大吧?”初一初二如此,初三考PMR及初中统考,精英放眼16个A,付出的努力要多少,可想而知。
这是家长要的吗?在一国之都,教育资源丰富,精英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思想充斥,民族教育母语教育能够不受到冲击,坚持其珍贵的核心价值吗?当考试至上成绩至上的迷思大行其道,独中如何坚守五育并重,因势利导?
虽然我离开独中教职多年,但是我始终相信素质教育的成功,系于敬业乐业的老师,坚持在有欠专业的制度里传道、授业、解惑,而不仅仅是贩卖知识及传授考试技巧。教育的目的绝对不是在每年SPM成绩揭晓时,让越多A越好的学生占据报纸雪隆版的封面,满足学校、家长与莘莘学子的虚荣心而已。
不忘为师初衷的老师,固然无法独力完成因才施教、有教无类及实行启发式教育,但是坚持专注教学、专注引导学生虚心受教却是不能妥协的教学伦理。若学生上课时间被蚕食,校内行政弊端丛生,适任的老师如何真诚示范“言教不如身教”?
在双轨制的体制里,总有那么一个微弱,但永不间断的声音低呼:让孩子们回到教育的本质吧,让他们享受春风化雨,在深厚的文化内涵里学习做人的道理,启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人格。
如果你和我一样,听到有人拼命灌咖啡开夜车,就是因为不要被校方分进美其名曰真善美,实际上却可能是全级最后三班的放牛班时,除了感叹可悲,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认真思考与检视:原本是要培养人才但是却令学生备受两种考试煎熬的双轨制,是21世纪独中最好的办学方针吗?
独中的实质内涵、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出了什么问题?倘若智育受扭曲德育沉伦及开倒车,家长、老师、校长与办学者应该做些什么改变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