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视“天”为有意志的神,是万物的主宰,“天”是比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东西。“民以食为天”意指人民视粮食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在远古时候,我们祖先还没发现“火”之前,他们只能吃一些生的食物;直到他们发现和掌握使用火之后,人类开始学习烹饪。不同地区的人们因为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关系,他们逐渐发展出独特且丰富的饮食文化,单单中式菜系里就包括川菜、粤菜、湘菜和上海菜等。
我们每日的生活不能缺乏饮食,它除了提供我们身体生存所需的营养外,饮食还扮演民族和文化认同的角色。你可以透过“饮食”了解到饮食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家族传统和个人情感记忆等。当你看到算盘子、梅干扣肉或是酿豆腐时,你会藉著食物的名称、卖相或是味道“认知”到这是客家人传统的食物,它们甚至勾起你曾经有过和食物相连的记忆情感,仿佛妈妈亲手煮爱心晚餐时的笑颜就近在眼前。
繁忙的城市人越来越多选择以外食来解决三餐,随著全球各地设立西方快餐店(麦当劳、肯德基等)后,我们开始面对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饮食文化的强势入侵。我们会听到父母和小孩说:“你考试拿到好成绩,妈妈带你去麦当劳”或是“爸妈帮你在麦当劳举办生日会”。曾几何时,我们生日必备的红鸡蛋变成西式蛋糕、炸鸡和可口可乐?城市的上班族和小孩在选择早餐时,对麦当劳的汉堡套餐或是肯德基的鸡块早餐如数家珍。
饮食文化的改变导致我国肥胖人口日益增加,卫生部长拿督斯里廖中莱在2010年时揭露,在亚洲国家成年人患上痴肥排行榜中,大马排名第六;2011年全国健康和发病率报告指出,我国肥胖症从1996年的4.4%上升至15.1%,短短15年攀升了三倍;国内肥胖小学生比率也从10年前的21%上升至2012年的26%,这意味著每4位小学生就有一人肥胖。这些数据显示我国肥胖人口情况让人担心,因为肥胖将会提高患上糖尿病、胆固醇过高及心脏病等疾病的机率。
食物改革
美国柏克莱大学新闻学教授Michael Pollan在《美法院判决:麦克鸡块不是鸡,是怪物》文章中提到,“鸡块不是真正的食物,它比较像是个抽象物质”。他指出麦克鸡块列在传单上的原料共有38项,包括修饰玉米淀粉(用于把磨碎的鸡肉黏起来)、单酸甘油酯、二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这些乳化剂内于避免油脂与水分离)、植物性起酥油、柠檬酸(防腐剂)等。
小小的鸡块中还包含最让人吃惊的第三丁基氢(酉昆)(TBHQ)──石油制成的抗氧化剂--它是直接喷在鸡块上或是喷在鸡块盒子内侧,目的是“保持鸡块新鲜度”。
鸡块算是食物吗?就像Pollan所说“速食不止是在瞬间就能端给你的食物,通常也是瞬间就能吃完的食物。你一口接一口,依然无法满足,最后得到的只是单纯而可悲的饱足感而已”。
当你看到上述所说有关鸡块中添加剂的名称时,鸡块在你眼前还是美味食物吗?你愿意让麦当劳的汉堡取代盐焗鸡、擂茶或是潮州粥成为你家的传统美食?你想让KFC炸鸡成为你和家庭成员的情感和记忆联系,而不是冬至的汤圆或是春节的年糕吗?
如果你不愿意的话,请注意本月19日的“食物改革日”(Food Revolution Day),那是由英国烹饪节目主持人Jamie Oliver发起的活动,目的是呼吁大众关注食物全球化的问题。
“食物改革”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到更好的饮食,和得到正确的食物教育。提倡者希望藉著在餐厅、学校、商业地方举行各样不同的活动,鼓励民众改变日常饮食习惯,关注食物健康问题。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去参加这类的食物安全与健康活动,甚至可以更主动地主办活动,和邻居及朋友分享和交流食品安全讯息。
我并不是在缅怀食物或是那幼小时在厨房里的乡愁,我也没有坚持要吃到母亲种的新鲜蔬果,或是父亲到河边钓上的鲜鱼。
我只是希望大家多多注意盘中的食物,尝试想想它们原来的模样和如今在桌上的卖相,我只是盼望咬下去的食物有真实的味道,是肉的鲜味或是蔬果的甜味,而不是食物添加剂在欺骗我可怜的味蕾。如果你有小孩,也会希望他知道真实的公/母鸡是一只有毛的鸡,盘中光滑的白斩鸡只是它牺牲后的皮相。
如果民为食为天是这么的重要,每位民众都应该回到那样的饮食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