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当我还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时,教我们英文的是一名姓陈的女老师,学生都叫她Miss Tan。那个年代,Ms的称呼还不通用。陈老师受英文教育,不懂华语。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上过三年的英文课,和陈老师沟通,基本上不成问题。遇到有英文生字解释不清楚,陈老师就会翻开她的英汉字典,要求班长大声念出华文的同义词。
董总发动“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抗议政府未能妥善解决华文小学所面对的困难。其中一个抗议重点是教育部没有调走在华小任职,但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
对于华教界的指责,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谙华文者在华小教书,从来就不是新闻,家长也很少投诉。一般来说,如果他们教高年级的国、英文科,不会对学生在理解课文上带来负面影响。
其实,华小真正的难题是师资不足。这也难怪,早在我那个年代,许多同学都已经表明教书是他们的“最后选择”。原因不外是教师薪俸低、责任大、吃力不讨好。具华文资格,又愿意当老师,又被录取的只怕为数不多。
教育部和华教界人士原本是应该对症下药,共商对策:如果是金钱问题,政府应当为教师提供更佳的福利;如果是师训班收生条件太严,那就放松一些。
遗憾的是,华教界过于强调教师的华文资格,于是就把师资课题演变为“华教课题”,进一步让人联想到“政府欺压华人”。
华人向来讲究尊师重道。一名教师即使不谙华文,只要他尽责、有爱心,也值得我们尊重。
我念五年级时,陈老师还是继续教我们英文。那一年,她结婚了,丈夫姓蓝。婚后第一天上课,她踏进课室,学生向她行礼,高呼“Good morning, Mrs Lam”弄得她都腼腆了。我可以肯定,同学们都非常敬爱她…
文:周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