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的身体自主权与文化的动态形成
耳环是奴隶的象征?以下的一个例子,正好可测试我们对“身体自主权”与“传统观念”的认识。
B 先生对A小姐戴耳环一直很有意见,他认为耳环是古时候奴隶制度下的产物,A小姐现在戴耳环就是在奴隶自己。A小姐这几个月里,不停且有耐性地告诉他,时代不停转变,她当然有自由决定她的身体。没料到B先生除了动口也动手,他走去拉A小姐的耳环。A小姐严正申述,戴耳环是她的自由和权利,也请B先生不要再拉她的耳环,这样可能会弄伤她的耳朵。最后,B先生还是顽固地说:我下次见到你戴还是要拉你的耳环。
根据网络资料,B先生提出“耳环是奴隶制度下产物”的说法,源自于古罗马时期,当时候人们利用耳环来标示奴隶的身份,一般指的都是拉车的努米底亚人。
然而,世界上除了罗马人,还有不同的族群、传统文化和习俗,配戴耳环自然有各种不同指涉的意义。像是台湾的布农族传说,古代的布农族男人如果没有穿耳洞、戴耳环,他们死后会被鬼神拉著他走向布满荆棘和针刺的地方,以致他流血及遍体鳞伤;泰雅族则认为穿耳洞可以带他们进人天堂和祖先相认,具有“族群识别”的意义。
嘻哈文化(Hip Hop)起源于1970年代的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黑人创作饶舌音乐来表达心中的想法,如今嘻哈音乐和街头舞蹈成为美国重要的文化之一。嘻哈文化的服饰特征包括帽子、金属粗项链、宽大的T恤和长/短裤,还有大颗的钻石耳环和戒指。
文化并非一成不变
在这件事上,B先生和A小姐的互动有两个值得讨论的地方。首先,B先生所述“耳环是奴隶象征”的说法是指古罗马时期的一种情况,当时的奴隶制度是指奴隶在没有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必须效忠于奴隶主,出卖他们的身体(劳力),且无条件地完成奴隶主下达的命令。
殊不知,B先生想要A小姐“摆脱被奴隶”,自己却成为想要摆脱对象的复制品,陷入“奴隶主”的心态而不自知。当B先生不赞同A小姐佩戴耳环,A小姐不同意他的说法且严正申明自己的立场后,B先生持续“劝阻”A小姐,且动手拉她的耳环,他做的正是复制奴隶主控制奴隶身体自由的一种行为。
所谓的“身体自主权”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管理与主张的权利和能力。例如:我有保护自己身体的义务、我有管理自己的思考与行为的权利与能力。学者黄莉指出,每个人都应该认识、接纳自己的身体,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能力“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勿强加价值观于他人
一个拥有身体自主权的人,可能是有尊严、有价值的人,也才会尊重他人的身体。在这件事情上,耳环只是一个表现的形式,更重要的问题在于,B先生有什么权力,可以决定A小姐到底要不要戴耳环?如果B先生是善意想要“解放”A小姐,那他应该学习尊重每个人(特别是身上背负许多社会规范的女性)对身体的自主权利。
其次,B先生在戴耳环论述上,忽略了每个地方的文化都包含不同的意涵,也忽略了“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固概念,实际上我们每每在界定“文化”时,都是一个动态而非形式化的过程。在台湾的布农族和泰雅族来说,穿耳洞、戴耳环是敬畏鬼神的传统文化,他们希望遵循传统,以避免死后的痛苦;或是可以上天堂和祖先团聚。这个传统的原住民文化随著汉文化本位的影响下,到底保存多少下来还是未知之数。
早前,黑人的嘻哈文化带出非常重要的青少年次文化意涵,青少年透过颠覆大众日常生活的品味或举动,来标榜自我的存在,是一种回应主流社会压迫而萌芽的文化。随著市场商品的发展,媒体和商家借由电视、杂志广告来行销“很酷”的嘻哈文化,他们将青少年对次文化的好奇,转变为市场的消费商品,成功创造无限的商机,例如:琳琅满目的Hip Hop服饰,当然也包括了各式的耳环商品。
我们看到青少年次文化在商人、媒体和消费者的集体互动中,转变成为一种主流的商品文化。我们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即使是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有身体自主的权利,不要强加自己的价值观于孩子身上,不自觉成为奴隶主。
B先生也应该意识到“文化”是一种动态形成的情况,喜欢戴耳环的女/男性当然也能扭转“耳环是奴隶”的论述,甚至把戴耳环转变成为一种时尚、颠覆主流的文化,例如:男同志戴耳环来标示其性向认同。所以,请大家用更开放的态度来聆听及尊重社会多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