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慈济是一场偶然。第一次认识慈济,是在母亲的丧礼上,一群慈济人前来为母亲助念。那时我仍不认识慈济,只是对于他们给予的安慰与帮助感恩在心。
直到两年后,因哥哥介绍才参与慈青营队,第一次真正地深入认识慈济这个团体。记得那时在营队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是看慈济人在做国际赈灾发放米粮给灾民时,弯腰90度的谦卑身影。
我深被那份尊重灾民的精神给感动。于是,就这么开始了穿起“蓝天白云”的日子。在课馀的时间做慈济,义卖、宿舍资源回收、发放等,虽忙碌却充实。后来到台湾读研究所,当然也不会错过继续参与慈济的机会,也因此而有幸参与营队,回到花莲静思精舍这个全球慈济人心中的“心灵之乡”。
当天一早我们从花莲静思堂出发,走一个半小时的“师公路”回静思精舍。所谓的师公路,就是证严上人为自力更生,于早年每天往返市集贩售手工制品时所走的路。
清晨六时抵达静思精舍后,我们就先到斋堂,等待上人结束早晨的开示后前来斋堂用早斋。
上人来到后,就要我们坐下一起用斋。那是我第一次在近距离见到上人,心中平静却很感恩,只因可以亲眼见到证严上人——这位一生力行“为佛教,为众生”,无私奉献自我的师傅。
自慈济于46年前于花莲这个小地方成立以来,至今已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千万名志工因受慈济精神感召而开始“做慈济”。
最令我敬佩的,是上人一生从未离开过台湾,但由她一手创立的慈济却分布全球,成为一个日不落的世界。
她一人的生命,影响了千万人的生命。这不只包括各地受慈济援助的受灾户,更包括无数从利他助人的行动中,领悟到可以付出是福的慈济志工们。
就像获得不是理所当然,拥有付出的机会也不是理所当然的。志工们从付出中学会感恩,感恩自己可以拥有付出的机会。这份观念转变,是上人给予弟子们最佳的生命之礼。
慈济基金会发言人何日昇说过证严上人是以人格和价值为领导。我相信也是因为如此,静思弟子才对上人的教诲和理想坚信不移,用心聆听,尽心去做。
纵观近代,这类身体力行做好典范的领导寥寥无几,甘地、曼德拉、昂山素姬也都是代表。他们都有同样的特征,即少欲、不重权势名利,能为利益众生的理想而奋斗不懈。
上人说早年学佛时,她发愿要提天下的菜篮子,但现在提菜篮子已不够,要人人都挑起米箩。我们的行为决定我们的生存环境。天灾频繁、人祸不断,这世界的确需要大家一起牵动更多善的力量,不分国家、宗教、语言、肤色,一起为减少世间苦难而努力。
菩萨不在天上,而是在人群中一起共度患难。证严上人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清瘦的身影底下,是一颗无比坚定的心。以人格取信众人,以力行奉献己身。
文:殷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