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生育率持续下降,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这时,出现了一种听起来简单却值得警惕的说法:“生育率低,主要是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太高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女性一旦忙于学业、事业,在职场中实现自我,就可能没时间生孩子;只有当女性缺少其他出路时,才会愿意不断生育。他们甚至举例说,越是女性处境困难、教育水平低的地方,生育率往往越高。

然而,这种看法不仅片面,更容易让我们忽略问题背后更复杂的原因。

一、单一逻辑的陷阱:艰难处境不等于高生育率

有一种观点认为,“女性处境越艰难,生育率就越高”,并据此推断限制女性发展是提高生育率的可行途径。然而,若我们深入推演这一逻辑,便会发现其隐含的荒谬性——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们是否也可以说“男性处境越艰难,生育率就越高”呢?

现实中,某些战乱频繁、男性平均寿命很低的地区,生育率确实高于和平国家。这看似“印证”了“艰难导致高生育率”的说法,却也彻底暴露了该逻辑的根本缺陷:我们难道能因此认为,应该通过制造群体的苦难来提升生育率吗?这样的结论显然既不符合理性,也违背了基本的人道立场。

事实上,将生育率低简单归咎于“女性学历高”,就像矿场中有毒气泄漏,工人因察觉危险而逃离,管理者却责怪他们“鼻子太灵”。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工人的警觉,而在于矿井本身的安全隐患。同理,我们不应指责女性因受教育而看清了生育背后的高昂成本,而应反思如何改善她们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一个真正支持生育与养育的社会环境。

要构建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教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二、教育的作用:是打开选择,不是关闭生育

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女性拒绝生育。恰恰相反,它帮助女性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明白人生不只有“结婚生子”这一条路。当一个人面前有更多选择时,她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不同决定——有人愿意多生,有人选择少生或不生。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而不是问题的根源。

所以,关键并不在于教育让女性“看到”了生育的成本,而在于:为什么生育的成本这么高?我们是否愿意共同分担这个成本?

这个关于“成本”与“分担”的问题,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问题的核心。

三、真正的症结:育儿责任由谁承担?

如果我们观察不同国家的状况,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对比:在某些北欧国家,很多高学历女性依然愿意生育,其生育率甚至高于一些东亚地区的低学历女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并不是教育水平,而是社会是否提供了支持、家庭责任是否得到合理分担。

在北欧,完善的托育服务、鼓励父亲休育儿假的政策,以及平等的家庭观念,使育儿不再是母亲一个人的重担,而成为家庭与社会共同的责任。

而在不少东亚社会,尽管经济已经发达,但“带孩子主要是妈妈的事”这种观念仍然很强。女性往往被迫在“全力工作”和“回家带娃”之间做艰难抉择。教育,只是让女性更清楚地意识到这种两难处境。

从指责转向支持,从观念转向行动

说到底,生育不只是数字,它关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和选择。教育让我们看清现实,而不是制造出现实中的问题。

我们不应去质问女性“为什么不肯生”,而应该问问社会:“我们为想生育的人提供了什么支持?”如何让父亲更多回归家庭?如何让政策真正减轻养育的负担?

创造一个让想生孩子的人敢生、能养的环境,才是提高生育率真正该走的路。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赖芊翠:理想的双师制

八方论见

近期,马来西亚教育部提出“每班两位老师”的设想,引起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这项构想听起来充满理想色彩:一人主讲、一...

阅读全文

谢委谒:让沙巴州选敲响行动党丧钟

八方论见

有人说政治是台戏,演员不停走位,沙巴政治绝对是歹戏拖棚的代表作,台词熟到背得出来,连情绪都开始淡而无味。沙巴人看久了,就...

阅读全文

邓国平:国大党为何离开?因为沉默已无法再被当成忠诚

八方论见

一场被边缘化太久后的政治清算,国大党在第79届代表大会上抛下的震撼弹,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心,而是一场被迫太久、忍耐太久后的...

阅读全文

陈鸿伟:防患未然,遏止肺炎链球菌的威胁

八方论见

在马来西亚,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感染正悄然攀升为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根据马来西...

阅读全文

余秋玲:两个老师,一个脑袋vs两个老师,六种花式──共同教学篇二

八方论见

对于共同教学的概念,社会上的另一把声音是针对其带来的坏处,比如师资不足或者教师之间的冲突而提出的。虽然这观点相对理性,却...

阅读全文

陈家豪:区分东西马政党的最大骗局

八方论见

第十七届沙巴邦议会选举已经正式拉开序幕,各阵营倾尽全力势要攻城略地甚至一举夺下沙巴邦执政权。本届选举大家最常听到的主旋律...

阅读全文

祁毓里:从小学老师到大学讲师

八方论见

两年前的2月,我不顾家人的反对,带著一贯的冒险精神,与同心的太太来到柬埔寨某偏乡小学任教并当教务主任。今年9月,我开始在...

阅读全文

谭政宗:国大党走到历史的岔路口

八方论见

上周日,当全国正关注沙巴州选举的每一步发展时,国大党则在莎阿南召开了该党第79届代表大会,并意外掀起了一丝政治涟漪。会上...

阅读全文

吴林锴:日本的“印太棋局”

八方论见

近日,高市早苗一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再度把中日关系推上风口浪尖。此话虽非首次出现,但由才上任的日本首相亲口重申...

阅读全文

曾志涛:噬菌体能否成为抗药性时代的新希望?

八方论见

2025 年 11 月 18 日至 24 日是世界抗微生物抗药性宣传周(World Antimicrobial Re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