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来西亚社会对特殊需求人士的称呼有所变化。过去,官方普遍使用“残障人士”(Orang Kurang Upaya)一词,慢慢转变成“特殊需求人士”(Orang Kelainan Upaya)。前者带著比较与缺陷去看待该群体,后者则是凸显他们的独特需求,也让称谓增添了礼貌与尊重。虽然只是换了一个词,实则反映了社会观念的转变:从原本以高姿态看待“缺陷”,到承认他们与常人无异,只是相对更为特殊。马来西亚国内的各项法令,乃至于教育体系都在不断改善方案,致力于让该群体拥有更多平等的机会。然而,身处于社会的我们,真的理解并接纳他们了吗?

前阵子,我在一次的活动中遇到一位男生。他的外表虽与同龄人无异,却与大家格格不入。他似乎难以察觉旁人的情绪反应,总说著不合事宜的话,或是沉浸于单向的分享,给人一种“只顾讲,不爱听”的感觉。久而久之,大家意识到了他的不同,而有了下意识排斥的反应。有些人敷衍点头应答,或是仗著他听不懂便暗讽他。有的人不知该如何应对,干脆选择远离。最近在大学修读全纳教育课程(Pendidikan Inklusif)的我,直觉认为他不是白目,而是有些地方不一样。在了解之下,才得知他是一位自闭症的青年。

在这之前,我只在影视作品中听过“自闭症”,却从未在现实中与他们真正接触。那一刻,我也是不知如何是好,而成为选择远离的其中一员。老实说,无论是自己的反应,或是大家下意识的嘲笑暗讽,都令我感到愧疚与伤心。社会倡导每个人都“做自己”,但我们真的允许特殊的群体做自己了吗?更何况,他们甚至无法主动选择要成为怎样的自己。

在大学修读全纳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我开始纠正对特殊需求人士的误解,也有了更深的反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纳教育定义为“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因此,让所有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是毋庸置疑的事情。然而现实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仍感到压力,认为课堂时间有限,根本无暇顾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其实,全纳教育不仅是教育政策,更是观念的转变。唯有当我们打从心底接纳多元,才会明白这不是一个累赘,而是让学习环境与社会更丰富、更宽广的契机。

英国学者莱恩·巴顿(Len Barton)认为,“全纳教育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全纳社会的手段。”我认为,全纳教育不只是为特殊需求人士而设,更是帮助整个社会思考“如何让所有人都不被排除在外”。遗憾的是,大众对特殊群体的认识依旧有限。缺少认识,就难以理解,更别谈接纳与包容。若我们不愿停下脚步去倾听、理解,即使有再多的宣导,也难以真正化为接纳。

特殊之所以被称为“特殊”,往往是因为社会门槛没有因应多元化而调整。当特殊被照顾,需求被满足,就不会有任何人被视为社会中的异类。

我们当然不必为任何人的一生负责,但若能多一份接纳,打从心底视他们为和自己无异的普通人,那已经是最温暖的礼物。若愿意再多付出一点,这份善意必然让世界的包容更宽广。难道不是吗?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刘美莎:STPM生迎来曙光

八方论见

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中,中六课程的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长期以来被誉为“最艰难的考试”。其制度严谨,却因录取机制的...

阅读全文

程健鹏:民主的阵痛与信任的重建

八方论见

过去两个月,扎拉案牵动全国舆论。一个十三岁少女的离奇离世,引发了谣言、抗议与集体动员,社会仿佛被卷入一场追寻真相的“社会...

阅读全文

曾志涛:AI医疗陪伴崛起——全球视野与发展前景

八方论见

人工智能驱动医疗陪伴(AI healthcare companionship)正逐步走出实验室和科技展厅,走进医院、养老...

阅读全文

锺无艳:精致包装下的焦虑一代

八方论见

周末的城市,总是不缺一张张精致生活的照片。18令吉的拿铁,两百令吉的 早午餐(brunch),桌上摆盘考究,光影打得刚刚...

阅读全文

黄楚芮:教师不是退路,而是使命

八方论见

这几年,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社会上依旧流传著一些刺耳的说法:有人觉得成绩不理想才会当老师,...

阅读全文

朱家健:数码资产科技是东南亚金融发展新趋势

八方论见

8月底,“比特币亚洲2025”(Bitcoin Asia)论坛在香港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包括马来西亚的全球一万多名的与会...

阅读全文

谢委谒:援助金是压死小企业商贩的最后一根稻草

八方论见

安华政府于726人民大集会前夕藉著国庆日主题做出宣布,所有18岁以上的国民都能通过大马卡领取一次性100令吉慈悯基本援助...

阅读全文

罗恩璇:马华与国大党的十字路口

八方论见

伊斯兰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日前公开喊话,欢迎马华与国大党退出国阵,加入国盟。这番言论看似轻描淡写,却别有深意。它不仅揭露...

阅读全文

江文宏:消费税比较销售税,谁才是真正的“矛盾”?

八方论见

马华总会长魏家祥近日批评政府拒绝重启消费税(GST),却同时调高销售与服务税(SST)并推出新税,指责政府“自相矛盾”。...

阅读全文

黄婉红:《南京照相馆》:活著,还是尊严?

八方论见

看完电影《南京照相馆》,心中久久难以平静。它不是一部讲述英雄的史诗,而是一部直面普通人苦难的电影。影片没有走宏大叙事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