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局势下谈老马,首先必须清醒面对当下现实。民联瓦解,伊党摆明姿态会制造三角战。如此的情势下,若非“老马因素”,第14届根本没有戏。除非认为国家政治清明,变革可有可无,能靠“老马因素”,维持希望联盟大选一线生机,力挽“希望”于陨灭,人民应该庆幸。
希盟推出老马为首相候选人,最直接原因是安华依然在狱中。推举最可撼动对手的人选,担任领军人物,顺理成章。不管他是否成为首相候选人,老马的历史包袱,当然是希盟面对的政治风险。非常手段,非常风险,在所难免。
既然几经斟酌利害后做了决定,大战在即,争议也应该停止,这也是希盟领导目前大致上已经做到的。其实,面对风险的不止希盟。从历史格局看待,我国需要政党轮替,打破一党独大所衍生的贪腐、体制崩坏、极端主义等等恶性结构。
不忧复制国阵模式
喜欢与否,在此历史关口,希盟就是突破历史格局的载体。希盟大选成败的风险,就是历史变革成败的风险。此客观事实,非信仰希盟为英雄神仙,而乃是基于希盟所处之历史地位。这风险最后会转化为怎样的家国命运,最后还是仰赖人民的智慧,以及能否做出最务实的选择。
国阵,尤其马华,藉老马成为首相候选人,大肆攻击希盟,这倒也凸显了其实际议题的欠缺。如果真心诚意反对老马,以及其掌政时的种种弊端,马华应该早就在当年全力抵抗,或者至少在老马下台后,在体制内推动改革,剔除“老马”在体制内的“遗毒”。这两点如果没有办法交出成绩、或令人看到努力,当下激昂反马,虚伪可笑。
鼓吹以选票“教训”老马,典当政党轮替的最后机会,这种不理性的建议,背后政治目的,路人皆知。人们其实无需全面改变老马历史角色的评价。但老马当下身处恶性体制的对立方,以大选“清算”当下的他,就是“清算”掉人民改革的契机,即不逻辑,也不明智。
也有人大谈老马重新担任首相之后,复制国阵模式的“风险”。对此,希盟已经从各方面有力的解释:包括老马年龄、土著团结党议席数目、协议推动改革以及让位安华等等。其中,老马临老发难,加入希盟,是以追求最终历史定位为动机;所以复制国阵模式以长期掌权,根本不会是目的,这尤其具备说服力。
而提出“复制国阵”风险的一方,多半要运用许多假设:“假设”老马违背退位协议、“假设”老马携土著团结党返回国阵、“假设”老马接纳跳槽议员、“假设”希盟对老马行为毫无制约意愿与能力。以“假设”天马行空,往往罔顾事实,混淆视听。
退一万步,倘若推翻“纳吉国阵”,换来的是“老马国阵”,这当然令渴求改革的人们,大失所望。但这不过是原地踏步,没有额外的损失。(这是从人民得失的角度分析。希盟领袖,几乎是押注整个政治生命,代价就大得多。不过,此自身选择,与人无尤,现在也已回头太难)。
放手一搏打破格局
投国阵、不投票和投废票,连一线机会都没有,就原地踏步。反观,放手一搏,即使“天马行空”的风险果真实现,不过也是回归现况。搏与不搏,选择似乎不难。
要务实选择,人们还要认清选区制度的现实。老马成为希盟首相候选人后,一些人似乎认为我国接下来要进行的是纳吉老马直接对决的总统选举;选票直接是投选两人,这是另一层次的“天马行空”。
实际情况是,人们还是在各自选区投票。大部分人民的选票上,还是不会印有老马的名字。非土著团结党竞选选区的人们,可能对老马最纠结。这些选区当中,对老马接受和疑虑的选民,究竟在务实的票选时,应该如何分析利害?
接受老马领导希盟征战的人们,重视的政党轮替的大目标。无论是在土著团结党竞选与否的选区,都理所当然的投选希盟。这点没有悬念。
对老马有所疑虑的人民又如何?如果担心的是希盟真的执政,老马凭借首相权位,复辟威权;那壮大希盟当中其他政党的力量,加以制衡,反而是降低此番风险的最明智决定。换言之,在非土著团结党竞选的选区,对老马有所疑虑,反而也应票选希盟其他盟党。
至于身处土著团结党竞选的52个选区的人民,面对的是巫统与土著团结党的直接对决(伊党不谈也罢)。如果对老马疑虑,那对巫统就可以放心?这就回到以上分析,不放手一搏,就毫无机会破局。
另一考量,如果希盟主要靠其他盟党险胜(不太可能),土著团结党议席越少,国阵收买议员跳巢,骑劫大选结果的成本就越低。
总而言之,第14届大选,不是总统选举,也不是评价某人历史地位的公投。票选结果,将决定政党轮替的历史大业的成败。票选决定,更应该以选区票选结果的具体影响,来做务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