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不同的爱的方式养育出不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不同的教育方式带给孩子不同的人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镜子,不同的父母映照出孩子不一样的未来。爱孩子的方式有千百种,而宠溺孩子却是爱的方式中最伤害孩子也是让父母不幸的源头。
我曾见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每次吃饭前,妈妈会用剪刀把蔬菜剪碎,把饭盛好,端到孩子面前。也见过十几岁的孩子吃完饭碗一丢,换洗的衣服随地一扔。他们的动作很自然,在他们的意识里,饿了,餐桌上就会有食物,衣服脏了,只需去衣柜拿干净的。
她们不会知道做一顿饭要花费半小时一小时的准备,才有可口美味的饭菜。不会知道衣服要洗要晒要折叠,才会整齐的出现在衣柜里。她们觉得父母就像是魔术师,她们需要什么,父母马上变出来。至于父母背后所付出的辛苦,他们不会感受到,更不会体谅到。
没有独立成长空间
父母口口声声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可是,父母过度的宠爱孩子,不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承包到完。
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环境中,孩子如何学会自立,如何得到磨练。又如何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还小,长大就会懂了。这是许多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于是我们会不惊讶地看到,四五岁的孩子不会系扣子,不会穿衣服,不会绑鞋带……这些以爱为名的父母,悄无声息的把属于孩子锻炼的机会给隐藏了起来。
这些孩子不知道,原来学习拿勺子吃饭是一个快乐有趣的过程,也不会体验到自己把脏兮兮满是饭粒的桌子收拾干净的成就感。没有了在学习穿衣吃饭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一切得来都是理所当然。
从小没有培养孩子面对困难要抱有乐观心态,没有让孩子认识到世界上除了家,还要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所以,我们会听闻到一些因学习又或者生活不顺而以结束生命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新闻。父母过度的保护和溺爱只会造就孩子一颗脆弱的玻璃心。
孩子是用心来爱,用爱来教化,是引导她们如何积极面对生活。而不是把本该孩子学习成长的阶段省略直接过渡到成人。更不应该是父母替代她们“学习”。
若我们看到有儿有女的老人孤苦伶仃流落在街头,又或者孤独落寞的寄居在养老所,又或者看到被孩子暴力对待,又或者对父母傲慢无礼事件之时,除了谴责不孝行为,也应探查事件背后的故事。子不孝固然可恶,而父母宠而不教亦可耻。
易经里,有句“蒙以养正”。就是说当孩子还在懵懵懂懂时期,父母就应该利用此机会施以正确教育,教导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品德。倘若父母的爱中,只有宠养而没有教养,是孩子的不幸也是父母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