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上任后,除了周游列国积极招商引资,也为发扬中庸伊斯兰精神而努力。
周前,他在德国官访时,会晤多位欧洲伊斯兰思想智库专家和学者,对如何遏制“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交流了意见。
去年9月,他也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称对穆斯林的负面成见是一种仇外心理,焚烧可兰经是“伊恐症”的行为表现,旨在煽动仇恨,国际社会若不予制止,属不负责任行为。
他说:“我们必须体现接纳、包容和相互尊重的价值观,要促进跨文化、跨文明、跨宗教的理解与合作......我们需要的是信任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念。”
在联合国大会上,首相向全球介绍了他推出的"昌明大马"理念,包括同情、尊重、信任、创新、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重读上述新闻,再看回最近大马发生的各种闹剧,感觉如同五味杂陈。
安华向世界提倡一个互相尊重、谅解及包容的伊斯兰文明,希望国际社会能够进一步理解该宗教,并对穆斯林采取更开明、更友善的态度。不幸的是,他却无法改变国内极端激进的人士,以宗教与种族之名,胁迫他人,不断挑拨族群冲突,制造社会矛盾。
从伊党主席哈迪阿旺的“非穆是贪腐的根源”,到Timah威士忌酒事件,到数不清的短裤短裙争执,再到这次闹得鸡飞狗跳的袜子风波等等,都一再予人感觉,大马有一群特权分子,仗著宗教及政治权势,不断藉小事霸凌其他族群,试图把自己狭隘的价值观,强行施加在他人身上。
宗教议题本来就够敏感,在大马还会因牵涉种族因素,变得更加复杂难搞。偏偏有许多霸凌者,长年来就是靠种族宗教政治吸血为生,宗教冲突越多、族群纠纷不断,他们就越能够吸得脑满肠肥。
在这些有心人的煽动下,一般缺乏思考能力的普通民众会跟著起哄,随之产生羊群效应。美罗KK Mart 遭掷汽油弹,一群人搞错对象,涌至99 Speedmart 门口示威呐喊;以及宗教组织"执法者上身",到网民家发出告诫......等等,说明了在宗教情绪的影响下,民众会失去正常判断能力,最终不惜以身试法,动用私刑伤害他人。
试问,这类行为最终会为伊斯兰带来尊重?还是恐惧?
上周,安华在布城的昌明大马对话会上致词时,就苦口婆心的劝告某些人:“大喊大叫的侮辱他人,不会带来好处或胜利。”
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点出那些动辄挥拳举剑恐吓他人的行径,不过是虚伪及懦弱无能者的表现。
柔佛州巫青团团长诺阿兹林是难得的清醒人,针对袜子风波,他说:“如果穆斯林徒希望非穆尊重伊斯兰,那么穆斯林在处理类似事件上的态度很重要,要么引发仇恨,要么让人尊重。”
前首相署部长再益依布拉欣也多次呼吁,别让袜子风波继续延烧,没人能以真主之名犯法、鼓吹仇恨和破坏企业。
遗憾的是,这些理智冷静的发言,完全淹没在群情愤涌、喊打喊杀的叫嚣中。在疯狂亢奋的队伍中,理智的话语沦为噪音,无人会在意。
KK Mart 的遭遇,加上早前麦当劳、星巴克、雀巢等被恶意杯葛,都会看在外资眼里。安华虽努力向海外招商,但人家看你家中乱成狼窝,有谁还会那么笨,把母鸡和小鸡送上门?
别说外资不敢来,已经来了的恐怕也在盘算著早日脱身。同时,游说海外大马专才回归的想法可以打消,不仅海外人才不会回来,国内的人才也会加速流失。
那些以神之名不断喧嚷及攻击他人的极端分子,表面上看似在维护宗教尊严,实际上却是对宗教的最大破坏者。比如近日发生在俄罗斯音乐会的屠杀事件,宣称负责的ISIS-K组织,你说他们最终会赢得国际的尊重?还是加深世界对伊斯兰的恐惧甚至厌憎?
英谚有云:Respect is earned, not given ——“尊重” 不是与生俱来的特权,必须靠个人的德行来赢得;没人能要求他人对自己尊重,遑论靠权势来胁迫他人尊重自己。
偏偏大马就有一群宗教与种族特权分子,习惯以政治或人数优势,来胁迫别人必须尊重与顺从他们。长期以来,大马各民族或各宗教间,没有所谓的“互相”尊重或包容,一切都是单向的。
因此,安华的“互相尊重、包容、谅解”,别只是对外国人说,更应当对国内的特权分子说,别让“昌明大马”沦为虚有其表的大外宣口号。如何剑及履及,让每一位人民感受到,不论他们是什么背景、肤色、宗教,都会受到同等的尊重与对待,考验团结政府的能力与诚意。
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与其费心游说国际社会改变对伊斯兰的成见,安华不如先努力制止国内那群极端分子,让他们别继续对其他族群散播伊斯兰恐惧症。
安华想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首先请让大马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