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老萧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我现在存到了1000块钱,我应该投资什么好呢?一年可以赚多少巴仙的回酬?”
这个问题中的金钱数目,也可以是1000元、5000元或任何其他数目。想要开始学习投资,老萧通常会向提问者,反问更多的问题,例如对于投资风险的承担能力、对于投资时长的了解、还有是否拥有具体的财务目标等等,以便确认适合提问者的投资工具,往后甚至还会聊到资产配置等等更加深入的话题。
但是,如果我们追根究底,上述提问者一开始最关切的问题重心——“投资什么好?一年可以赚多少巴仙?”,事实上,答案是:一年可以赚多少,根本不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算提问的这位朋友独具慧眼,能够找到一项合法、符合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同时一年能够提供15%投资回酬的投资标,投资1000元后等待一年,他所得到的回酬其实仅仅是150元,这样的回酬数额,可能仅仅是和亲友聚餐,看个电影再加上应召车出入,加起来一个晚上就花掉的费用而已。
我们再假设另一个情况,一位资产累积总值100万元的朋友,在某一年经历市场低迷,帐面损失了5%,等于亏损了5万元,这样的数目,在大马绝非大多数人一年能够储蓄的数目,除非你拥有比常人更高的收入或者存钱能力。因此,这样相较之下,除了验证了投资理财的一句老话——“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之外,也道出了储蓄对富有者影响较小;但是对在累积财富路上初试啼声的朋友来说,有著绝对的重中之重。
让我们用更加视觉化的方式来描绘上述的观点。一位年收入6万元,储蓄率达15%的人士,意味著他每年可存下9000元(同月收入5000元,每月储蓄750元),而假设他的长期年化投资报酬率,为相对保守5.5%(长期接近公积金派息率,或债券基金报酬率)。为了方便计算与了解,我们同时假设所有数值长期维持不变,投资报酬也呈线性成长无任何波动,他持续每年存下这笔钱并进行投资长达40年,他的储蓄数额与投资回报如下图:
开始的第一年,这位朋友存下了9000元,但尚未获得任何投资回报。到了第二年,除了从第一年存下的9000元赚取了5.5%或495元的投资报酬,在加上再度储蓄下来的另一笔9000元,以此类推,这样的情况持续40年。用图标的方式大家可以清楚见到,在最初的15年,存钱对这位正努力累积资产的朋友来说,是他的储蓄+投资历程中,更为吃重的部份;到了第20年以后,投资回报则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
40年过去,最后的模拟结果,这位朋友的资产总额超过120万元,但协助他累积到这个数目,持续每年存下的投资本金,仅为36万,仅占资产总额的30%。
通过这样的模拟,我们就能深切体会到,在投资历程的初期,想要累积财富不得不依靠储蓄;但是到了中期,投资收益则会变得更加重要。那读到这里你可能要问,那此时的我,是应该努力存下更多的钱?还是去学习如何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很明显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大家都可以运用相同的锚点,那就是去比较以下两者,何者更高:
是你的每年储蓄数额?或是,长期投资下的年化预期投资收益?
每年储蓄数额非常直白,若要得出后者的数额,则可以使用以下的公式:
目前已累积资产总值x长期年化投资报酬率
再度用回上述图表的例子,对比每年存下的9000元(每年储蓄数额),当这位朋友累积的资产达16.4万元时,意味著他的年化预期投资收益已为16万4000x5.5%=9020元,这个时候,储蓄虽然依旧、绝对是理财的好习惯,但他的个人理财规划重心,老萧会建议他试著去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与策略。
作为总结,老萧必须提醒大家的是,以上的内容,我们采用的是极端简单的假设,在真实世界里,将会存在更多的变数与变化。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已经晋身富人阶级的朋友,除了出色的投资成绩,依旧保持著持续储蓄、收支平衡好习惯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