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的意识形态和路线,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反映了政党的核心价值和信仰,引领著政党的政策立场和方向,也直接影响了选民对该党的印象和支持。
1969年全国大选和513事件后,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阵营组成联合政府,之后组成了以巫统为首的国阵;1999年伊斯兰党与行动党、公正党开启合作,组成 “替阵” ;再到2022年全国大选后希盟与国阵组成团结政府,行动党与巫统分别放话愿意与对方延续合作,这都展示著我国不同政治主张和路线的政党,能因为各种理由而走在一起,政党联盟之间的分野,对政党意识形态并不重视。
在欧洲部分的多党制的国家,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党选择合作,虽然也不算罕见,但这种合作主要都是选后结盟,是处理悬峙议会的非常手段,并没有促成意识形态对立政党之间的长期合作;而我国的政党联盟模式,则有别于世界各国政党制度中主流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是选前结盟、合作关系更为严密的联盟政治,因此,意识形态对立政党之间的结盟更为复杂,暗藏著个中的务实与虚伪。
我国团结政府的组成是传统政敌转化为盟友,对抗新敌人的过程,崭新的敌友关系使到政党间的宣传话语需要被重新建构,支持者也变得无所适从到,从出于务实的考量来看,选民更关注政府的施政绩效,以政治回归稳定,避免体制受到更大程度的破坏为前提的情况下,意识形态的分歧可以暂时搁置一旁。
为了权力妥协?
然而,意识形态相左的政党合作始终容易引发人们的质疑,认为政党放弃了自己的原则与政敌合作,是一种虚伪的行为。这可能会导致选民对政党的信任危机,认为政党为了权力而作出妥协,久而久之政党也逐渐失去原有的意识形态特色。
国阵与希盟的合作,主要挑战有二,第一,是支持者或选民的接受程度,如果合作过程中其中一方做出了妥协令支持者觉得违背了核心价值观,将会导致支持者转向出走,寻找其它更符合其意识形态的政党;巫统作为老牌的民族主义政党,若无法展示其主导地位,传统支持者转向支持国盟在所难免;而希盟若为了顾及巫统的马来基本盘而选择走保守路线,其支持改革的追随者恐怕也会慢慢失望离去。
第二,是政党之间的信任问题,团结政府内政治势力众多,内部意见的分歧、资源和议席分配若无法协调,合作也终将难以持续。行动党和巫统相互妖魔化多年,双方领袖的言论常常会触及对方的敏感神经,磨合之路漫漫;希盟的另一个难处在于,他们需要一个能够赢取马来选票的巫统,但又不能让巫统强到可以抛下希盟,这种难以拿捏的猜忌将会是巫统与希盟一个难以处理的肉中刺。
国阵与希盟的合作有著政权的既得利益,大家的官方说辞肯定都会是大义凛然,为国为民的大局论述,然而这段合作关系更多的考验,将随著下一届大选的逼近而逐步浮上台面,且看未来有哪些政客为自己的虚伪负上代价,自打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