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数据公布显示环比上升0.9%,而核心PPI同比却超出预期,达到2%。三个月的PPI年化回报达到3.66%,是自去年2月以来的高点,绝对是一个需要警惕的数据。
其中,在其他服务类别环比大涨了0.8%,当中涨幅较为明显的包括医疗服务,资产管理,旅游住房,法律服务等。此外,核心商品显示环比上涨0.3%,当中的通讯设备更大涨了2.4%,其中包括手机,路由器,广播和各种基站设备等。而食品,能源,货运仓储环比则显示轻微下跌。
与此同时,上周有两位比较重要的官员讲话,分别是芝加哥联储的古尔斯比和亚特兰大联储的波斯蒂克,两者一鹰一鸽。古尔斯比尤为鸽派的言论,向市场传达短期的波动并不重要,并表示交易员不应该担心一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因为即使通胀在未来几个月略微上升,仍将与当局回归通胀目标路径一致。并且指出,关键是美联储的通胀目标是以个人消费支出(PCE)为基础,而不是以CPI为基础。
那投资者可能会问,他的言论能相信吗?真的不用担心不降息的风险吗?我个人认为,美联储可能以PCE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著CPI无关紧要。它仍然是衡量经济中通胀压力的重要指标,而且是足够好的度量标准,大多数其他主要央行都将其作为首选的通胀指标。投资者忽视CPI所传递的信号,过于乐观认为降息是必然,将是一种过于程式化思维战胜常识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尴尬且代价高昂的政策错误。
此外,本栏读者应该知道,我在去年一直保持观点美国将会维持高利息水平更好并且更久,就是Higher for Longer (H4L),我去年第一季曾经在本栏做过预测,美联储哪怕是预防性降息,也至少要等到2024年踏入下半年第三季的时间区间。而到目前为止,我对此看法依然保持不变。并且我在去年第四季初,甚至曾经在本栏预测过,如果2024年的环球政治局势不稳,甚至大国之间的冲突进入白热化阶段,例如下任美国总统决定实施更大的保护主义,那美国有机会进一步使用美元和息率作为金融武器,让美国经济对比其他地区相对更好,让资金持续流入美元资产。
由于三月份的降息已经基本上被市场被排除在外,五月份是否会降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几个月的通胀数据是否明显低于一月份的数据。我仍然认为美联储直到六月份的会议才会有机会进行降息。目前先密切留意美联储是否在3月份的会议释放出"讨论"降息的相关议题。
另一边箱,人工智能AI毫无疑问是去年到今年的投资热点,自ChatGPT首次亮相引发AI热潮以来已经15个月了。英伟达、微软、Alphabet等"七巨头"的股价飙升至难以想像的水平。除了英伟达本身被华尔街调高到最新的$1200美元目标价以外,它在披露中显示所投资的AI企业最近都被疯狂追涨。包括晶片公司ARM Holdings,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的SoundAI,自动驾驶TuSimple,生物科技企业Recursion Pharmaceutical,和纳米影像Nano – X imaging都出现疯狂式大涨。许多人都想知道这种炒作周期还能持续多久,究竟还有多少个相关主题炒作,希望能一直坐到终点才下车。
但人工智能的派对并不是所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股份都受到同等的受惠。例如Open AI刚在网上发布最新一代引擎SORA所生成的视频,震惊了市场;导致相关领域的老大哥Adobe周五股价受到该视频影响下大跌超过7%,一口气抹去了过去三个多月的涨幅。可见人工智能的出现的确改变了很多生态业者。大家都在追赶,期望不被掉队。
但一切背后,究竟有多少投资是可以转化为这些企业的收入,并且是能持续的贡献盈利增长呢?我查看了一下网上对使用ChatGPT使用率的投票,大部分投票结果显示只有约35%人在过去一周内或一个月内有使用过类似ChatGPT,并且使用的频率也不高。市场内也已经看到一些旗舰手机也已经内置不需要联网的人工智能的芯片,例如三星的S24 Ultra旗舰手机,但价格显然并没有能够因此而大幅提高。换句话说,目前所有对AI相关的支出都是投资期与支出,虽然可以肯定AI介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只会越来越多,但相信从投资期过渡到收益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泡沫的梦幻空间很吸引,但投资市场最终也需要回归现实。泡沫最终必须要落到持续性收入增长才能让股价维持在高位,否则泡沫破灭只是时间问题。上世纪90年代的思科CISCO,假如你不幸在2000年三月高位被套,到2002年10月的时段内,你将要承受90%的损失。并且需要等到2019年的7月接近20年的时间,股价才重回当年高位。
此次的热潮能维持多久,相信目前谁也没有答案。但我在农历年期间,在卓见锋析内提及过,很有可能已经到了最后的高潮赶顶阶段(Climax Stage),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关注。部分警号已经出现,例如就在上周五,台湾的超微电脑Super Micro Computer Inc.,美股SMCI盘中大跌20%。其他值得注意的方面包括企业媒体对"AI泡沫"的报道数量也创下了新的纪录,但奇怪的是根据彭博数据,最新的多家美股财报电话中对于AI提到的情况大幅下降,其他各种文件中提到AI也大幅下降。是否证明这些公司都清楚,与其在AI上吹牛,最后盈利不及预期,倒不如老老实实面对投资者,回归本质,做好本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