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选以来,由于国会选区更动不大,一连四届大选各选区的选民组成结构大致相似。全国222个国会议席中,有些选区被几个老牌政党盘据十几年,例如华裔民占6成以上的选区几乎被行动党横扫。而几个由巫统重量级领袖上阵的选区仍未曾败选过。例如之前由纳吉上阵的北根、阿末扎希的峇眼拿督、希山慕丁的森布隆,以及沙比里的百乐等国会议席。
2008年之后,国阵的安全区愈来愈少,尤其马华和国大党迄今未曾失守的国会议席仅剩亚依淡和打巴,巫统未曾打败仗的国席也只剩下20馀席。到了2022年大选,希盟也开始受到挑战,近三届大选所谓的安全区也大量失守。在绿潮的效应下,公正党多个连胜三届的选区也宣告失守,尤其在吉打州和彭亨州多个选区更是输得意外。令人惊讶的是,自1982年即由安华家族成员坐镇的槟州峇东埔更被伊党给夺走。
另外,有一类选区在近四届大选出现超过三次易手,这种高替换率的国会议席,因朝野竞争激烈,而且各阵营均有一定的基层势力,在来届大选最可能再次出现政党更迭。按统计数据显示,这类选区多达15个。其中霹雳州占4个、吉打州和吉兰丹州各占3个,马六甲占2席,柔佛、雪兰莪、玻璃市等各1席。
从第15届全国大选后的几场补选成绩来看,希盟和国阵撼动不了伊党在吉打和吉兰丹的江山,因而吉打的亚罗士打、居林万拉峇鲁和㐷莫,吉兰丹的格地里、丹那美拉和马樟大概无望夺回。反之,绿军会试图继续往希盟和国阵联合执政的州属扩大版图。而希盟和国阵则极力去捍卫既有的议席,同时倾全力去抢回国盟首度攻下的选区,诸如马六甲的冬牙峇株、雪兰莪的乌鲁雪兰莪、霹雳峇眼色海、红土坎和武吉甘当,这些选区必定战火燎原。
两大阵营合作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希盟胜出的打扪、四加亭和亚罗牙也在转手率较高的选区之列。对希盟和国阵有利的是,马六甲、霹雳和柔佛州政权在团结政府手上,在排兵布署上较据优势。透过国阵和希盟的合作,理论上可收复这些州属大部份失地。
在巫统和希盟结盟组成团结政府之后,对各自的支持者而言,逐渐习惯了两大阵营合作的模式。随著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回拒了伊党老二端依布拉欣向巫统伸出的橄榄枝,只要阿末扎希继续领导巫统,巩固基层支持团结政府将成为巫统下届大选前的首要任务。如果没有重大议题可炒作,国盟要撬走巫统票源的可能性将会逐渐消退。国阵和希盟应可守住基本盘,实践把绿潮赶回玻、吉、丹、登,乃团结政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