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在孩子一岁时,父母每月仅储蓄及投资200令吉,在孩子18岁时可累积8.6万令吉(以平均年化报酬率8%假设 ),有读者在脸书私讯询问老萧,这个数目是否足够应付孩子未来就读大学?
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了长期的投资报酬率、教育及生活费的通膨程度,及若出国留学,令吉兑换该国货币汇率的落差等等。如果想要一步步剖析,其实首先需要掌握的,是各国目前的高教及生活费用水平,以及预估通膨率。老萧为大家列举包括大马及七个热门升学国家与地区,目前的开销数据: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假设一对父母于2023年开始,为目前五岁的孩子筹备未来就读于本地大学的教育及生活费用。在2036年,孩子18岁时所需经费总额为(8万6000+6万)*1.018^13=18.4万馀令吉。所以若要达成此目标,假设平均年化投资报酬率8%,这对父母必须开始每月储蓄并投资675令吉。
若想让孩子在未来出国留学,则必须多将汇率纳入考量。假设孩子年龄、时限及投资报酬率皆与上个例子相同,但将就读大学所在目标锁定为澳洲,在2036年,孩子18岁时所需经费总额为(11.7万+6.1万)*1.056^13=36.1万馀澳元,以截稿时的兑换率来计算,所需经费总额为112.6万馀令吉。要在13年的时间里达成此目标,则必须每月储蓄并投资4126令吉。
未来,长期下令吉币值将会走强或走弱?相信没有人能有切确的答案。在就读目标为澳洲的例子里,我们计算货币兑换时使用的是此时的汇率,在所有不确定因素中,汇率的走势最不可预估,所以仅将投资组合局限在本地市场的话,未来将累积的资产兑换成澳元时是否足够,会是一个疑问。
因此父母有必要将投资组合布局海外,以进一步对冲汇率风险,尤其建议是投资组合中囊括目标所在的资产(如投资澳洲市场的基金、股票)。
大家还必须了解的是,无论父母如何做好孩子高教经费的准备,都有可能被多种外在因素而影响结果。往好的方面想,也许孩子在未来能够获得奖学金,或者孩子有能力以工读的方式去升学或留学,都能够弥补经费不足的问题;但若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而经费又筹措不足,到时有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手段如学贷及变卖其他资产。
所以,定期检视自己的投资状况,并在需要时为投资组合进行再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理财工作。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也许供孩子升学、留学真的不容易,但正所谓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我们应该踏出这一步,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