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否发现,每每有问题发生时,合法与否总会成为焦点,但为何在事发前却没有获得同样的关注呢?
就正如上周我在《匪异人任的共责 》中提到,合法与否乃匪异人任的共责,如果身为业者和消费者的我们注重合法性,那必会向政府增加施压的力度;同样的,如果政府注重执法,那业者和消费者都会更加重视合法性,也肯定一切依法,更不会想到"咖啡钱"这些捷径。
遗憾的是,太多人认为,合法与否只不过是当局所制造的麻烦,而忽略了合法性其实是种保障,保障所有涉及方的权益。
为何驾嚤哆一定要戴头盔呢?这项规定不是为了让政府多挣钱,而是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尤其是骑士和乘客的自身安全。
惟,偏偏仍有很多人不戴头盔,可能是觉得很有型、可能是觉得路程很短、也可能是担心头盔把发型弄坏了...... 无论什么原因,说到底不正是一种侥幸吗?因为我们认为没事的,就可以罔顾原本用来保障我们的法规。
尤其在学校下课后,在乡郊或学校后门会看见一些家长没有戴头盔载著同样没戴头盔的孩子,又或者只有其中一人戴头盔,难道这不应该成为身教的一部分吗?守法就是从那么一点一滴做起的。
当我们明白合法的重要性时,其实也是建构居安思危的一部分。为何合法那么重要呢?因为若要合法经营,就要符合各相关当局的要求,如消防条例、通风系统、去水位设置、建筑结构甚至是住宿安排等,胥视不同领域所需领取执照/批文之单位要求。
法律保障
以月子中心为例,近年不时发生照料婴儿失当的问题,而当中又有多少月子中心是合法经营?保姆们又否曾接受任何相关培训呢?一些月子中心主打有照灯服务,那么操作的保姆们又有否相关操作经验,而照灯仪器又有否合规格的准证呢?除了价格以外,各位准爸爸妈妈有否想到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吗?
犹记得家庭式自制年饼上架需符合卫生部要求的成分标签指示曾引起争议,后来在一片声浪中以"没强硬执法"暂且落幕。事实上,成分标签确实有其作用,尤其是对一些食物敏感者,尤为重要。
根据1983年食品法令及1985年食品条例,食品务必列明5项资讯:一为年饼名称;二是大马制造须以马来文为准,而进口食品必须以马来文或英文为准(无论本地或进口食品皆能使用双语,即马来文与中文或英文与中文);三是食品成分;四是厂家/生产者名字与地址(可放个人名字与住家地址),以及五是食品重量。
至于从事网络买卖者,则必须遵守1999年保护消费者法令,以及2012年电子交易法令,商品必须要有公司注册名字与注册号、电邮、电话和地址、商品或服务的主要资料、商品与服务的完整售价、付款方式、保质期,条款和条件及预计货物运到时间等,其中也有退款退货机制。
说到底,如果家庭式自制年饼只是售卖给相熟的亲友,若有问题至少可追溯源头。不过,如果是家庭式制作但如商业行销般的上架,虽无企业之名却仍有企业之责,毕竟食物是吃进肚子里的,但很多人往往重视味道多于卫生和安全制作。
诚如首位美国最高法院犹太裔大法官路易斯所说的,"如果我们希望大家尊重法律,我们必须先让法律获得尊重。"(If we desire respect for the law, we must make the law respectful)。因此,只有看到法律的存在价值并尊重之,那法律才能真正的保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