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上来,是74年前的惊天动地。 1948年12月11日至12日之间,殖民地政府的英军武装强行攻入峇冬加里的双溪乐莫橡胶园,分批杀害24名手无寸铁的村民,留下一桩悬念重重的半岛血案。
对照下来,是74年后历史的人间诡异。 2022年12月16日凌晨,峇冬加里路的爸爸有机农场营地,发生土崩。巧合的是,一度寻获的罹难者,也刚好是24人,失踪9名。
说来当然是独立,而没有关联的两个个案,唯遇难的地点和月份刚好一样,受害的总数,偏有惊人的相似。回顾往事,点点滴滴,我们是否因此有所领悟,不是所有的发生,皆有一套想当然尔的解释;乃至天马行空地不当推论,此乃轮回?
任何事情的发生,不是表面所见。报告营地事故,雪州总警长阿祖乃迪阐明亦正是这个浅显的道理:警方已经援引《刑事法典》第304A攸关疏忽致死条文、第290条骚扰公众以及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第107条逐一传召,深入全面调查本案。
不论既经钜细靡遗的调查,最终的综合发现如何,警方眼下所行,说明一切恐怕不是早前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第一时间言之凿凿,供称指称营地违反1974年《道路、沟渠和建筑物法令》所说那一回事。
何况,一旦参照习惯法的环保法则,诸如妨害(nuisance)丶疏忽(negligence)丶法律责任(Strict liability)丶侵犯(tresspass)以及河岸所有权(riparian rights),其实另有不同的界定解读,甚至足以逆转法理的裁决。
当中,经典的Hoon Wee Thim v Pacific Tin Consolidated Corporation ([1966] 2 MLJ 240)的判决,法官也曾经严正诠释了所谓“天意”(act of God),可不能用作疏于防范意外的借口,特别是口口声声的“天意”其实存在人为的因素。
这么一来,各自占据的视角既然各异,彼此的定论自然大相迳庭,思之自明,迨无异议。那么,处在黯然未明的现有阶段,任何判词,都是言之过早。各方不需因此急躁,而是静待专业的剖析,才来定论。
74年前的扑朔迷离,74年后的满目疮痍,皆不例外。谁是元凶,责任何在,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惘然悲恸之际,冷静是民众唯一的选择,防范则是政府接下来的重点工程。部长的核心工作正在这里,而不是提前预先下判,影响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