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部长赛夫丁纳苏申因为强烈支持《2012年国家安全罪行(特别)法》,遭到希盟同僚、捍卫自由律师组织、人民之声等的批评,指责赛夫丁换了位置换了脑袋,从原本反对国安法立场,如今却变成该项恶法的看守者。
以换了位置换了脑袋批评政治人物是不公平的,因为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任务就是不同,在野党主要工作是在监督,不用接受行政究责,更不必承担内阁集体决策的重担,反之,执政党要承担的决策责任,成为部长之后更要保持谨慎态度去判断事态,没有办像在野党般“任性”。所以,今天的赛夫丁违反以前对于国安法的立场,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令人感到费解的是,2018年第十四届大选之后,希盟执政的22个月里面,在担任国内贸消部长期间,赛夫丁竟然未能掌握回应舆论的手段,这并非是一位老练政治人物该有的表现。
对笔者而言,赛夫丁立场180度大翻转的问题并不大,毕竟我们本来就不能给政治人物套上道德光环,政治人物也是人,他们有七情六欲,也跟一般人同样有私心和野心。但是,赛夫丁连自我包装、寻找掩体和“软著陆”的技巧都没有,真不知道这是其个人的“大剌剌”个性,还是赛夫丁的政治幕僚不够敬业?
近期舆论热议国安法的问题,很大部分是内政部长赛夫丁的回应能力所造成。笔者认为,赛夫丁以部长身份支持国安法是没错的,惟身在其位就必懂事情的敏感地带,应该适当地再提出一些论述,以最有效的途径来说服各方,接受保留国安法的立场。
内长赛夫丁可以阐明,目前不是希盟单独掌权的政府,而是由不同政党共同执政的联合政府,因而希盟无法在短期内落实各项竞选承诺,政府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研议国安法的修改或存废,简言之,就是告诉大家懂得认清政治现实。如此回应不仅希盟支持者会勉强买单,国阵的政治定位也不会受到影响,就连国盟都无法蹭热度找茬。
假设赛夫丁不是真心要保留国安法,而是受到一些政治压力的逼使他不敢对国安法动手脚,他大可将皮球踢回去政府,告诉大众他将国安法课题带进内阁讨论,让所有部长集体承受舆论的炮火。然看起来这不是负责任的做法,但能够起到明哲保身的作用。而且,带回内阁讨论可转移媒体焦点,首相、副首相、正副部长和执政党议员必定会被媒体追问,届时,即便赛夫丁静静不出声,人们也可从希盟、国阵、砂盟、沙盟和民兴党的表态洞察执政党的多数意见,人们自然会了解内长的立场是否代表执政党的多数意见,赛夫丁也不至于一个人成为舆论标靶,达到软著陆的作用。
既然赛夫丁无意中让国安法课题热起来,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冷处理,设法进行弥补以达到降温。为此,赛夫丁大可举办一场交流会,邀请朝野政党和非政府组织派代表参与,在会议室内互相交换意见,然后共同发出一份议决。或者设立一个特工队或委员会,专门研究国安法,以漫长的研议时间移开媒体焦点,毕竟媒体报导轴向是追著课题的热度、流量和声量跑的,媒体不愿曝光,关注度自然下降。
今天,哥宾星、玛利亚陈、哈山卡林及其他非政府组织领袖的呼声,很可能是缺乏参与,对政府决策的资讯掌握度不深,假设赛夫丁是有手腕的内阁部长,他应该想办法提供平台,给意见人士充分理解现在的政治情境,以及使用成熟、谨慎的态度去回应敏感课题,比如,教育部长法丽娜日前表示统考课题暂时无法处理,因为现在是团结政府不是希盟政府,独中统考不是说承认就可以马上承认。
同样是公正党人,法丽娜的说法却换来各方的掌声,对于民众而言法丽娜是一位诚实的部长,反观内政部长赛夫丁,为了辩护国安法提出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他说,法律是动态的,那么国安法立定超过10年,现阶段是不是也应该从事动态式修正呢?),是死鸡撑饭盖,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让把问题越描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