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句话是这么说,女人与小孩难搞矣!前者语言成熟,但会因为一些理念的坚持或不想沟通,难被人理解;后者语言发展仍在建构,在有限度的表达能力下,不容易被人理解。
拍电影的人也说过,拍摄时最怕遇到动物与小孩,面对著这两个没有语言,或仅能以少量词汇表达自己或沟通的物种,理解就变得困难重重,常常只能玩猜迷游戏。
由此可见,语言,在人类的世界里,常被视为一个理解他人的意义世界的重要工具,借由这个得以解构的符号,至少能让我们有所参照,能弄清楚、摸明白,或接近他人的感受与想法,和自己有什么不同?
理解他人,本来就是人类世界里最困难的事之一,而在面对一个3-6岁语言发展仍在建构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少了语言符号的系统,在有限词汇的条件限制下,幼儿园老师如何理解孩子,知道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学习这件事,其实是终其一身的功课。
幼儿是奇特的生物,他们的小脑袋总是装满对世界各式各样的好奇,有些来自无边无际的奇思幻想,有些则是从生活环境刺激吸收到的许多资讯的内在转化,只是这些奇思幻想,如果大人不刻意探问,或不敏于观察,或不借由一些教育策略让他们有机会输出,它们会失去施展与释放的机会,最后常常只能被放在内心深处。
只是,如何理解幼儿的思考?这真是个有趣的提问,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个世纪大哉问。最近,有个学妹的论文在研究儿童的幼儿园经验,试图借由从幼儿绘画、访谈的方法找到解答。从她的研究其实能看见孩子能画,但语言表达受限,且很多时候幼儿未必能说得清楚,我们也很难理解及推论幼儿真正的想法?
别走入经验误区
理解幼儿本身的主体经验是一项很难的研究,但在和学妹的讨论中,我们反而为自己打开一个“理解幼儿经验习得”的门,特别有趣,也能使我们在进入幼教现场时,提醒自己别走入经验的误区。
理解及认识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少了语言这个有利的检视工作,难度自然加倍,但也因为难的背后是一连串的未知,让我觉得特别有趣。
对幼儿园老师来说,“观察”是教学中的重要大事,观察的角度、深度或细致度,都能决定或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班级经营、课程活动及环境安排等教学设计,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个老师只要按表抄课,依序完成课本内的要求就好了,但偏偏不适于幼儿园的操作,因为此时的幼儿需要的学习从来不是课本里的知识,而是如何与老师提供预备好的环境、材料、物件、课程活动等互动,在这些刺激中自我成长,学会照顾自己,建构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学习历程。
教与学,从来不是单一的投射,孩子怎么学,其实能让老师意识到该如何教才能有效,如果一个老师一直不清楚孩子如何学,便容易陷入无效教学的漩涡。所以,观察,应是每一位幼儿园老师的人生功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理解及接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