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曾说过,“当你教孩子一些东西时,你永远剥夺了他自己发掘它的机会。”
实际上,无论是填鸭式教学法(Cramming Study Method)或应试教育(Exam-oriented education)一直存在的争议性之一,正是扼杀孩子的创意和想像力,也让我们和人性教育本质渐行渐远。
无可否认的是,如果细阅《2013年至2025年大马教育发展大蓝图》,从五大成效(推展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确保教育平等、促进学生团结及增进部门效率)到提升学生个人成效(包括知识水平、双语能力、思维创新、道德与伦理、领导能力及国家认同),整个大马教育改革蓝图是很全面多元的概念。
遗憾的是,踏入整个教育发展大蓝图的最后一个阶段,不少蓝图内容仍然停留在纸上繁华,明显在达成目标的执行上力有不逮。说到底,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不仅是草拟蓝图,也需要长中短期的政策配合,偏偏政治不稳及政治利益往往会影响到一些政策的落实。
以提高教育素质的目标为例,师资是最为关键的条件之一,但当局为了所谓的评估和达致目标,反倒大大增加了教职员的行政和文书工作。试问教师们连报告都处理不完了,又何来时间发挥创意准备教材教具呢?
芬兰政府在1972年开始推行综合学校体系,而这项综合学校改革一直被形容为芬兰教育改革最关键的一环,大大缩小了贫富与优劣教育的差距。惟,很多人忽略了综合学校改革前的“备课”。
教师素质
早在1965年,芬兰教育部已成立“教育培育改革委员会”,除了要求教师进修来提升教学质量以外,也将教师定位从过往的信息传递者,变成生活辅导者和学习引导者。当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数量也增加了,那么小班制就能达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目标。
由此可见,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成的事,需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才行。我们需要的不止是政治家的魄力和教育界的大刀阔斧,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这是一个全国上下的大工程;毕竟教育不只局限在校园里,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乃至于终身教育,都是环环相扣的事。
就好像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父母会如此告诉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努力读书,以后就当XXX……”是谁教会了孩子们功利、自私、取巧、比较、看不起别人呢?很多家长往往把教育失败归咎于教师、校方与政治环境,却忘了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教改,难吗?非常难,但看似天方夜谭并非必然。正如我一直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燎原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