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疫情趋向稳定,学校教育也恢复过去的常态,董总独中教育改革列车再度启动,这几个月各种独中新式教学、新课程标准等教育改革的建议、谘询文件纷纷的传送到各校老师们手中,希望透过新的教育思维和改革路线,推动独中教育的发展。
独中教育体系一直都秉持一种广纳百川的精神,自50年前的独中复兴运动开始,取经自台湾、中国的专家学者,制定了独中的课程架构,后来因为大局势所需,也发展出所谓的双轨制独中教育系统,至今的独中可谓是百花齐放,各自各精彩。
如今为配合独中教改,董总教改相关工作也依循过去的那种取各家之长精神,从全球各地的教改中吸收养分,协助独中找到未来发展的新路线。在这当中就是各种的“取”和“舍”了。
“取”的部分总是比较容易的,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有很清楚的纲领和进行程序,只要集各家所长,配合独中的情境和需要做修正即可,这在今天网络资讯科技的配合下难度并不高。
挑战在于“舍”的部分,纳入新的教育思维和教学目标、教学方向,如素养教育、高层次思维的评量、校本课程设计与评量、跨科合作和课程整合等等的同时,也必须要有“舍”,毕竟在有限的资源、时间等限制下,不能够一昧的“取”而不“舍”,这一来极有可能使得独中教育陷入一种不断的往新的概念的目标前进,却又被旧的包袱框限和束缚的困境。
以初中科学为例,原本的改革方向是取消物理、生物和化学的学科框架,将三个领域整合为一个初中科学学科,让学生在初中三年先建立一个全面性,不分物理、生物、化学的完整科学观,这样的设计和改革是好的,只是无奈的在评量系统无法更新和学校教学体系的局限,至今绝大部分学校在科学之名下,继续分物理、生物和化学各自上课,而考试也是一份考卷中分别是三科不同的考题各自出题,并未达到整合成为科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如此的情况也引起很多老师、学生和家长们的不解。
改革最大挑战
初中科学的困境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上将会更常碰到,独中教改的立意非常好,但一方面想要实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另一方面却又无法舍过去的评量(考试模式)和教学模式,将是独中教育改革最大的挑战。
大家都知道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只是老师和学生疲于奔命的满足各种新的课程架构与目标需求的同时,行之有年的分数主义又让老师们必须要想办法维持传统分数导向的评量模式,当两者无法兼顾时,分数必然会成为最后赢家,什么校本评估、校本课程和多元评量很可能都会败下阵来。
官方采取了不少的措施,包括取消低年级的校内考试、取消六年级检定考试、取消PT3等措施、禁止学校公开公共考试成绩等,以扭转大家习惯的考试导向教育模式。
董总作为全国独中教育改革主导单位以及统考的主办方也必须要有破釜沉舟决心,在“取”他人之长的同时,也必须要有一套“舍”自己之短的配套,如取消初中统考、取消陈嘉庚杯成绩优越奖,甚至制定配套要求学校不要公布学校公共考试成绩等,让大家摆脱传统分数主义的束缚,教育改革才不会有后顾之忧,毕竟教育发展犹如逆水行舟,如果无法配合全球的教育发展趋势,那未来独中教育体系很有可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国中、国际学校取而代之,让好不容易发展了50年的独中教育系统走向消亡,那就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