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放榜后,听到网上响起不同的声音。有人说成绩并不代表一切,读书不是惟一出路,并不惜以亲身经历或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辍学名人为例,说明没有文凭也能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随即出现另一股批驳的声音,表示没有文凭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毕竟只占少数,而这些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不可忽视的特质,不该只是靠表象简单推论,粗暴地用“学历无用论”来误导孩子,让他们天真地以为少壮不努力,考不到好成绩也没有关系。
学历究竟重不重要?文凭到底有用还是无用?本文无意针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仅想借题发挥,谈一谈“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资质、特性来实施教育。至圣先师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了这项时至今日还是很合时宜的概念,并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哪怕学生问的是同样的问题,他给的答案也不尽相同。
一次,学生子路与冉有各别问孔子“闻斯行诸?”(听到了某种主张,可以马上采取行动吗?),孔子的答复竟然是完全相反的。他告诉子路:“总得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一听到就马上行动呢?”对于冉有,他却回应说:“对,应该立刻去实行!”有学生听闻后表示不解。
孔子解释说因为冉有的性格退缩,办事裹足不前,所以需要鼓励的言语,推动他前进,而子路的性子急躁,做事容易冲动,故需要让他学习缓一缓,三思而后行。
两千多年后的我们,面对考试成绩重不重要的话题,不也一样得“因材施教”吗?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点说,听入不同性格的孩子耳里,将产生不同的作用。对于懂得自我鞭策,自我要求高,容易感到压力的孩子,需要告诉他“成绩不是人生的全部”,避免他把目光都聚焦在考试上,忽略生命中其它值得关注的事物,一旦考场失意即重心失衡,看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副作用
对于已竭尽全力,成绩还是未能尽如人意的孩子,同样不妨告诉他:“考不好,也没有关系”,“读书不是人生惟一的出路……”,让他不至于陷入绝境,不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对人生失去期盼,觉得前路一片黑暗。假若这个时候还不断强调成绩很重要,没有文凭很难立足之类的话,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孩子承受更大的打击。
面对心智还未成熟,处事不够认真、务实,倾向取巧的孩子,则得当心诸如“成绩不重要”之类的话会带来副作用,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我曾看过有母亲当著孩子的面说“妈妈不注重你的成绩,因为品行和态度才是最重要的”,这话咋听之下没错,但真可能会误导孩子,让他们失去学习动力,因为妈妈已明确表态,说明不重视成绩,即不管考得好不好,妈妈都不在意,那还需要努力读书,用心考好成绩吗?
品行和态度固然比成绩更重要,更值得重视,但在求学阶段努力把书读好,难道不是学生应有的态度?不是责任心的基本表现吗?我们所说的“成绩不重要”,“成绩不代表一切”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后,才能说考不好也没有关系,成绩不重要。因为虽然成绩不代表一切,但在这个过程中所养成的习惯与态度却足以影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