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年轻妈妈在线聊天,谈起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时,她幽幽地说了句“这孩子各方面都不错,只可惜性格有点内向 ” ,语气透露著丝丝遗憾。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验,身边的大人似乎也总期望我们在人群中表现得活泼、大方,久而久之,便也以为内向是个贬义词,自动地把它和缺乏自信、自卑、不合群、弱势等字眼挂上等号。在步入寻找自我价值,渴望被认同的青春期,也曾为这样的问题而迷茫、苦恼。一直到当上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才重新审视、认识这个问题。
我发现至今性格内向还是常被视为“缺点”。成人仍然常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传达这样的讯息:“内向的人,难交到朋友,不容易被看见,以后会吃亏;外向的人,比较乐观、更受欢迎,比较容易成功”。看过极力帮助孩子摆脱内向性格的父母,也看过因为性格内向而倍感自卑的孩子。我的师范学员当中,也有人因为性格内向,而怀疑自己能否胜任教师工作,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心理学告诉我们,外向内向不过是人类性格上的两种特质,本身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各有各的优势。性格外向的人不一定乐观,性格内向的也不表示悲观,会让人产生错觉的主要原因是两者获得能量的源动力不同。外向的人倾向从外在世界获取能量,因而喜欢投入到人际互动中,与他人交流;内向的人往往通过自我独处获得能量(荣格语),因而更喜欢用安静的方式与自己,与世界相处,但这不表示孤僻,或拒绝与他人建立关系。他们享受独处,也能与他人共处,交游虽然不像外向的人那么广阔,但也能与志趣相投的人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因为有更多时间独处,所以思维集中,有更敏锐的观察力观察细致,心思与情感都更为丰富、细腻。
这两种性格所展现的不同特质,让人们习惯将之与特定的职业挂钩,刻板地以为内向或外向的人只适合从事特定的职业,如外向的人更适合当销售员,内向的人更适合当作家等。身为内向者,也极为享受独处的美国作家Sophia Dembling在《内向者之道:在嘈杂的世界中过平静的生活》一书中,透过自身经验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内向者的误解与偏见,比如:内向者也有领导能力,能成为好领袖,在销售工作中的表现也不见得比外向者逊色,因为好的销售员不仅是会“说话”就可以了,还得懂得“倾听”,内向者正好具备这项特质。在教育工作中也一样,学生需要的不仅是能言善道的老师,善于聆听的老师也很重要,所以不管性格外向、内向,都不是成为好老师的障碍,各行各业都需要不同性格特质的人来补足。
性格内向并不是缺点,大人需要做的是接纳,让孩子能够安心做自己,并协助他们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发展个性上的优势。逆向而行,刻意改变孩子的特质,只会增加他们的压力与自卑感,误以为自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