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一般宗教(且不论比较特殊的宗教)有个本质性的区别,即宗教的“真理”是被“授予”的,但科学的则是被“发现”的。对于人类而言,前者比较被动,而后者则比较主动。甚至,对于部分宗教来说,人类本来即是真理的一部分,只是后来因堕落、迷失而偏离了,是以回归真理乃天经地义、责无旁贷、刻不容缓之事,根本不由得你去慢慢“发现”。
宗教真理的来源有一定的权威性建构世代传承,包括通过文字(经典)、图像、口语、音乐、歌谣、仪式、舞蹈、戏剧、建筑、美术等来承载及传播者。另外,真理也可以通过“显灵”、“通灵”、“感应”、“托梦”、“入神”、“入定”、“顿悟”等比较神秘的方式直接体验或领悟。
不过,由于世上的宗教挺多,所以各教有各教的权威建构和特色,以及相关的信念及坚持,有时候甚至是彼此冲突的。简言之,宗教的真理可以是挺“多元”的。
至于科学(且不谈另类科学),大体上真理的来源就只有通过目前公认的所谓“科学方法”取得,包括重复观察、试验、检测、计算、演绎、归纳者。另外,科学也经常使用数学来探索真理,对不熟悉者来说这似乎也有点神秘兮兮(比如推算出宇宙如何诞生),但数学毕竟符合一定的逻辑程序,诚非空中楼阁、天马行空。当然,诚如宗教,科学家之间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不过科学到底有其极客观的判断准则,所以矛盾大多有标准的方法来解决。
科学相对开放
一般上,宗教对其真理的态度是相当明确、笃定、崇仰、虔诚的,但科学则相对“开放”、“平和”,乃至“轻松”许多。惟这并非意味著科学对真理不认真、不慎重、不坚定,而是因为科学的客观原则和理性气质令其无太严重的包袱来坚持某个真理必然或必须如此“展现”。乃至,实际上有部分科学家根本不认为科学的工作和目的是寻求真理,如某些物理学家即认为物理学只能提供我们理解事物的“模式”(models),而非“真理”(truth)。
著名物理学家波尔(Niels Bohr)即表示物理学只会告知我们可以“知道”(know)的宇宙,而非宇宙“是”(is)什么。换言之,可“知道”的并不一定就是“是”的。这就是科学的精神:谨小慎微地研究和发现,但同时又始终保持冷静客观,不轻易断言真假是非。之所以,为何“货真价实”的科学家一般上都是相当开放、开明,甚至谦卑的。至于那些动辄拿科学来断言真相和真理者,恐怕实乃“科学主义”的信徒,极端者甚至可谓另一种“宗教徒”。
惟不管怎样,世间凡人一般上都需要真理,否则很多事物都建立和运作不起来,包括道德、法律、政治、哲学、文化、艺术、慈善、教育等,于是乎,对真理比较“敢于”确定的宗教就有其发挥的空间和意义了。这并非说这些领域都不需要科学,而是科学虽重要,但宗教也有其角色。只是,有时候太过轻易断言真假是非的宗教,若无科学的节制或调和的话,所带来的可能不是福报,而是灾难,所以科学和宗教,都是探寻和应用真理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