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年前与几位同行到怡保参观打扪洞(Gua Tambun)的史前壁画时,碰上来自吉隆坡法国学校学生的校外教学活动,时下我们都感叹连道地怡保人都不知道的史前古迹,竟然是法国籍学生们的校外考察地点,对这个土地的关怀,我们做得比一所国际学校更糟糕?
不说这么远,“Pusat Bandaraya”在你所生活的城镇是什么位置?你是否能说出这个城镇最长的道路名?如果今天有一位外国朋友来访,你会带他到什么地方?这些问题都是我多年来教学生涯中,很爱问学生的问题,而每次都会让我惊讶,原来我们很多人对自己身处的环境非常陌生,在这个国度,年轻一代离地的情况比想像更严重。
以吉隆坡青少年为例,要他们带国外朋友到吉隆坡观光旅游,他们只能够想到各大购物中心。如果把购物中心这个选项拿掉,大概就剩下茨厂街与周遭地区,假设是限制在自然旅游景观的话,则几乎没有人能够在吉隆坡地区找到一个热带自然景观的旅游景点,这是非常悲哀的情况。
让教育乡土化
长久以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与生命历程有错误的期待,认为小孩只需要关注学校的课业成绩,只要成绩能够达到某种标准,就可以在未来找到好的学校升学,而最后就是能够进入好的大学,学习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过上好的日子,这是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直线式的生命发展模式,却也是所有问题的根本。
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而原本学习的目的是让下一代能够准备好面对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这不该只是考试与分数而已,有更多的是需要体验与实践的部分,只是在分数导向底下,教育模式离开生活体验越来越遥远,似乎在念书的时候是不需要关心生活,只需要追求分数、难度,至于生活上的基本技能,以后长大了就会,也因此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不了解自己生活,更别说对自己生活环境一无所知的孩子。
教育乡土化是必要方向,我们不能只关注课本内容的深浅与学生能否越级掌握更高难度的练习,完成多少校际比赛,或是考试能够获得多少个A,那只是少数表现优越的学生能够参与的游戏,有更多的孩子是需要理解课程内容该如何与自己的生活、生命发生关系,而照顾大部分孩子们的需求才是教育真正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