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年月,行动党确是个不折不扣的瘟神:人人恐惧,每见必闪。沿街销售《火箭报》,常遭抗拒。晚宴卖票,零零星星。面向非常高压的政治气候,廖金华先生没有一丝踟蹰,决意入党,挺身奋斗,和草根的战友从零做起。
那些年,中文的文稿,英译的文告,多是出自他的手笔。行云流水的造句,一气呵成的篇章,所反映的是深不可测的文学功力;也是他苦苦练就,大气磅礡的语文水平。
耐人寻味的是,廖前辈之后的党文宣,党行政既经严谨的分工,不但兵强马壮,而且囤粮满仓;不知为何,文字之经营始终不见显著提升,反倒一再地倒退,一代不如一代。
之所以如此这般,那是网络时代的过失,或是个人的不济?说实在话,后门旁观我们都看不清楚实况了。反正,像廖金华先生那般的全能型领袖,确实一道难得一见的风景。
何解?细想之下,此事恐怕还攸关了廖前辈本身长年的修炼使然。因为本身心爱艺文,相识相知的交心文友,不但朝野各党,多著是;报馆的编辑和记者,不少还是他的故交。作者读者的来来往往,就甭提了。
既然认识,总有三分的情谊。相见一聚,几杯下肚,一笑置之,纵然偶有什么误解,都一一暖化掉了。那是英雄独有的气质,也是领袖应有的胸襟,廖金华先生舒展的诚意十足,当然是玩真的。
犹为难得,晚近退隐,获悉前辈没有完全静音,而是重新提笔,开始写起半自传的长篇小说。怀抱的这番大愿,是大气魄,也是大视野。跌宕起伏,曲曲折折的人生长河,想必记有种种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咸,透视了他漫步其间的人间正道叫正气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