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快结束了,意味著即将迎来另一季的毕业典礼毕业季节将近。不管是完成6年小学教育,还是5年中学教育,毕业都标示著成长的节点,是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不管仪式简单还是隆重,都带有成年礼的意味,是莘莘学子结束现阶段学习的总结仪式。
为了盛重其事,除了校长以外,一般还会安排其他嘉宾如董事、家协主席等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给即将展开新一段学习旅程的孩子献上叮嘱与祝福。对毕业生来说,就像正式挥别母校前的“最后一堂课”,灌满了师长的叮咛、祝福与期许,是温馨、动人,具有加持力量的。
可惜的是这个环节常流于形式,致辞者只是公式化地表达,谈一些普遍适用的哲理,或一字不漏地读出别人代写的稿,用的并不是自己惯有的句式或语气,讲的不是自己熟悉的内容,严重缺乏个性,就像隔靴搔痒一样。台下的听众正襟危坐,只有程式期待,而没有情感共鸣。
真挚感情打动人心
《周易》有言“修辞立其诚”,白居易也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明不论说话还是写作,需要有真情实感,即真挚的情感,真实的感受,才能打动人心。一般上有感染力的演讲,都和演讲者的亲身经历有关,哪怕谈的是世界局势、国家大事,也能与“我”产生连接,有自己的表达。因为讲的是自己熟悉的内容,用的是具体的事例,表达起来肯定更自然真切,情感上也更强烈饱满,这远比引经据典,讲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或硬绷绷的道理,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
能受邀上台致辞的嘉宾都是对学校有贡献,也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士,并不缺乏能与学生分享的材料。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管是成长经过、学习历程、工作经验,还是对当下社会的观察、发现,都是不可多得的演讲题材,就算是失败的经验,也有借镜作用。
用具体的经验,讲自己的故事,远比空泛地说教,或空洞的鼓励,更能走近孩子,让他们把大人想传达的信息听进心里。嘉宾们实在不应妄自菲薄,舍近求远,放弃这些独家的人生经验,去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浪费了难得能与晚辈面对面,分享人生智慧的机缘。
讲空话、套话是学生常犯的作文毛病。为了扭转这样的歪风,从KSSR开始就纳入了“写话”环节,强调“我手写我心”。站在台上致辞的大人,又怎能不引以为戒,以身作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