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霾绕城,举国皆灰,各地学校陆陆续续(被)停课。耐人寻味的是,教育部的指令,仍然要求老师遵照日常作业,准时到校报到,坐守空城。不论这一套标准作业的医理和逻辑凭借何在,反正大家都因此乱成一团。
9月18日的清晨,越是困惑极了。《东方日报》的新闻说:不少学生到校之,这才获悉学校关闭,唯有折返回家,或者临时转到安亲班上课。如此这般地一再折腾,仅仅车程的一来一往,代价自然不少。
《透视大马》的报道援引学者的统计,仅是2013年的烟霾所累,医疗所支,经济所失,上下里外,一共消耗了15亿6800万令吉。当中,求医、住院、病假三者,累积3亿有馀。如果算计事后的跟进和修补,成本犹大,思之自明,迨无异议。
那么,这一大笔接近16亿的巨额损失,是什么概念?折算之下,相等于一座居林国际机场的造价。据此推算,截至2019年,前后七年,我们总共典当了七座机场了!
可惜,尽管集体受害,谁也似乎不当一回事;而是继续磨蹭,相互推搪,借用扑灭的演出,试图掩饰执法的失责。如果从一开始,严守肇因的源头,怎么会造成眼前的一发不可收拾?
明年之后,既有早餐,国库所蒙受的亏损,想必更多。食材的采购,食物的准备,想必早需著手就绪。如果迟至夜半,停课之宣布,仍然拉拉扯扯,悬而未决,谁需为食堂买单?
仅此一项,可见部门此后的挑战,想必纷沓而至,排队而来。幸运的是,飞天车的研究,接近完成;想必届时一定可以派上用场:紧急疏散,临空救火;一举两得,两举四得,三举六得,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