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访学时,一位出生于香港的剑大高级讲师看到我就诙谐地打招呼:“Welcome tothe motherland!”我当然知道他是在开玩笑,毕竟我们都来自前英殖民地。所谓motherland,在中文里应当就是“祖国”的意思吧。
最近,又有大马歌手在中国大陆参加选秀节目时,因把中国称为“祖国”而被国内网民和一些评论人狠狠“刷”了一顿。显然,国内还有不少人对此事还比较敏感、在意的,务必确保国人清楚认知和忠诚于本身的国籍。
严格来讲,若不是纯粹对有关词汇有点误解的话,把非本身的在籍国称为祖国,的确会令人觉得突兀。毕竟祖国这中文词汇,应早已被公认为“个人的在籍国”,诚非什么“祖先的国家”之类。
虽说在欧美等较自由、开放,尊崇多元,且个人主义高度成熟的社会,已入籍当地的华人若把中国称为“祖国”,乃至动辄自称“中国人”,的确没太大问题,一般人才不会去纠结、计较于任何个人的个别表述——除非是涉及明显言论暴力。
惟本国毕竟不是如此社会,所以总会有一些人会对某些事特别敏感,不仅耿耿、汲汲于要表现本身认同上的政治正确,也会要求其他人也如此,否则即质疑或宣判其为“不爱国”、“不敏感”、“不忠诚”、“不识大体”、“只会惹祸”等。是以,本国多少还是个讲求政治集体主义的社会,不容个人即便偶尔、局部、无知或不小心的“走偏”。
少敏感 多包容
当然,考量到本国相对复杂的多族群、多文化语境,加上实际上也刚开始现代化不久,所以确实无法拿欧美的先进标准来衡量。不过,政治集体主义若走向极端,恐怕对民主会是一种破坏,诚不可不防。民主到底是建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若某种政治意识形态、议程,甚至口号被无限放大,乃至正当化、神圣化至不容个人有选择空间的话,民主就岌岌可危了。
实际上,相比于几位人士把他国称作“祖国”,我国还有更多人直接选择移民入籍他国,如新加坡、澳洲、英国、加拿大、美国、印度等。如果口称他国为“祖国”是很严重的“不忠”或无知之“罪”的话,那这些行动上选择“弃国”者,岂不是更有“罪”?然为何众人只对前者严加鞭挞,对后者却大体上视而不见,难道因后者乃静悄悄,不会闹成“敏感”?
若我们觉得现代社会本应容许个人自由选择移居任何国家的话,那个人可否基于个别理由,而至少于内心底自由认同任何国家为“祖国”?比如说我若非常欣赏,甚至仰慕英国社会及文化,那可否认英国为精神上的“motherland”?如果一个社会连如此感性认同都不能包容或轻松以待的话,那这社会会不会太欠缺自信,以至太“极权”了?
作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与其时时惦记、防备、围剿各种“敏感”,以及忙著追求和表现各种政治正确,我更期望本国会是一个对个人更加宽容、温和、大度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