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马智礼日前说,要改革大学预科班固打制,需要先确保土著不谙华语也受聘的一番话。这不但侮辱了土著本身的努力,同时,也深化了国民感情的裂痕,于国民团结,并不存在裨益。
马智礼身为内阁部长,也是负责拟定国家教育政策的总舵手,时而说些不被国民接受的谈话,怎么不教人沮丧。
试问,老百姓在政府立场中,土著和非土著的议程,是否就那么重要,以致非土著的感受就那么不值一哂,并且时而成为官老爷政治立场上的磨心。
希盟掌政一年,国家整体行政,无论从经济角度、教育制度或福利制度切入探讨,都于人一种浓厚的种族味道,让整体国民皆感到不是滋味。
虽然,老百姓都对不断萦绕的种族思维感到不安,惟弱势如蝼蚁的老百姓,即使满腹牢骚也只能徒叹无奈,敢怒不敢言,想必是很多民众如今的真实感受。
违反需照顾全民立场
新马来西亚是希盟成功赢得政权后的口号,官老爷动辄对老百姓高喊公平、公正,但事与愿违的是,大部分民众并没有实际感受得到,正因如此,大家才会看到社会中充斥著愈来愈多诟病政府的言论。
古语有道“治国如烹小鲜”,个中意味,无非是劝诫当权者治理国家的当儿,切莫粗心大意,倘若施政偏差,除了影响国家发展,也可能埋藏隐忧,故,掌权者,必须在管理哲学上,要有宏观的施政方向,一旦忽视人民感受,独尊独行,恐会让国家衍生乱子,得不偿失。
上述道理非常浅白,任何人都能理解当中的意义,所以,这些硬道理套用在任何国度皆如一,治理国家并不是等闲事,若然执政者我行我素,不去正视政府施政上的弱点,引发民众反弹是必然的。
然,如此简单的道理,高高在上的官爷,恍惚就和老百姓的认知,有著巨大的差别,否则,怎么官爷们在民众诟病声连连的鞭挞下,态度可以依然故我,不把民意当成一回事呢。
人权律师西蒂卡欣批评教育部长马智礼的一番说辞,相信对众多民众而言,可谓说出一些公道话,并且为马来西亚人民的权益,加注了相对公平、公正的论述。
西蒂卡欣认为马智礼发表的言论,是在侮辱努力工作、不依赖政府援助、有竞争能力的马来人,为其他族群所承受的不公平对待,还原了焦点。
她不但点破了某些官老爷的言辞虚伪,也“笃破”了政客隐议程的不堪,把政客一切美丽口号戳破,揭露政客“选票为先,公平次要”的真实写照。
根据西蒂卡欣援引2015年的国会书面数据,土著占T20高收入群体的53.81%,其次是华人37.05%、印度人8.80%,以及其他0.34%。
这些数据,正好也透露土著在国家高收入群的位置,并不逊色于非土著,因而,政府一再假借需要辅助土著为由,来界定政策上的公平,在在彰显了政府忽视公平对待国民的议程,在此硬道理的冲击下,政府常强调的扶弱政策,根本就错漏百出,对任何族群都显得不公平。
或许,新政府并不觉得这些作为,有违反政府需要照顾全民的立场,惟,政府感觉的良好施政,却没有得到国民的认可,特别当官老爷说些漂亮口号时,老百姓的感受却是那么的匪夷所思。
故,人民心目中的公平、公正和公义,总和官爷充满差异,至于官方喊出的美丽口号,符不符合民间标准,百姓自然有数,换言之,口号再美,那只是指南,不是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