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的名称,和路名的用意一样,旨在辨认和指路。一般来说,所有的命名,都参考原有之定点。举例言之,古晋的边缘城镇,有三哩、四哩、四哩半、五哩八港;所测定的里数,皆以古晋为中心。
东马如此,西马自然也不例外。老一辈的吉隆坡人想必都应该知道,旧巴生路,也沿用了这一套称谓。介于4哩至4哩半的那些空间,正是那些年市镇所在的黄金地段。
时光荏苒,倏忽n年,土地不断地变迁,城市的边界,亦一再变动。因为“政治正确”的需要,独立建国之后,一些殖民地时代的旧称,逐步地本土化。念纪英国王室、显要和将领的地方,纷纷替换另一个名字。
是否如此,班底谷国会议员法米如今也赶上潮流,宣布把人们已熟悉的孟沙南城(Bangsar South)易名为旧称“甘榜格灵芝”(Kampung Kerinchi)云云。但是,不知他此举到底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的,执政以来,希望联盟之所行之政令和决策,让人摸不著头脑的,确实接二连三。孟沙南城的变更,亦不例外。那么,法米何以要主打这个课题,加深民众对希盟“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的批评?
追溯上来嘛, 孟沙的历史, 甚至乃是早自1906年的旧事:综合两位董事Edouard Bunge和Alfred Grisar,组成的Bungsar Estate而来。此后,演化之下,成为Bangsar的约定成俗。
由此可见,孟沙之名,说来早是国际社会响当当的地名了。不论地方网页,旅游入口,都有连篇累牍的报道,钜细靡遗的记录;指引游客迢迢千里慕名而来,到此一游。
名气既然已经有了,何以偏要大开倒车,改换为甘榜的规格?难道法米认定,这么一来,当地的文化,可以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淳朴?要是这样,新加坡也不妨正名淡马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