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著白天的面,马华总会长廖中莱谴责前首相马哈迪炒作马中关丹的项目,“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是,评价马哈迪峥嵘的政绩,并非三言两语的事。
细读在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做事的何国忠博士,当年撰的〈马哈迪的族群政策与华人社会〉,读者就能明白。至少评述马哈迪应将之划分三个阶段剖析之:
一是1981年上任,至1990年大选的紧张期,何博士说“马哈迪伤透了华人的心”,乃至后来马华公会会长林良实医生也因为种种不满,1988年以“渡假抗议马哈迪没有照顾马华公会的感受”。
二是1990年至烈火莫熄前的1997年的宽松期。马哈迪提出2020年宏愿,将经济摆在第一位,语文、教育与文化随之退居为第二线的问题;华人对马哈迪的评价,产生180度的变化,由负转正。
三是1997年经济风暴后至2003退位前的凌乱期,一方面雪隆华人行业暨社团总会长刘磐石,带领190个华团的两千多位代表向马哈迪敬茶;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诉求工委会”被公开修理。
那么,应该怎么打分呢?总的来说,何国忠认为:“我们可以这么下结论,华人大体满意马哈迪的治理方式和族群政策。”何以见得?何博士佐证,马哈迪退休时,马来西亚几家华文报章同以“谢谢您,马哈迪”为专题,出版专号。
相对地说,“从来没有一位华人领袖享有过这种殊荣”,由此可见,相较本族领导的那点声望,马哈迪赢得华社的非常敬重,非同一般,确为“公认的第三世界英雄、亚洲强人”。
当然,马哈迪的政治生命,大家都已知道,其实从来没有停止在三个阶段,而是一再转圜,望似韬光养晦,实则蓄势待发。退休14年后,他如今甚至准备重回布城,重写历史的新章。届时希望何国忠博士也当著老马的面,继续评分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