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巴西里约在大马特别受瞩目,除了奥运以外,开放予残疾人士参与的残奥更是让人拍手鼓掌。主要是马来西亚派出的代表不负众望在残奥获得了三面金牌。但在大家欢庆金牌的同时,其实有更深刻的意义在赛事背后。
还记得人们在奥运赛事进行时,还在讨论得奖选手的奖励,青体部长就已经表态,残运得奖获得的奖励与奖金将与奥运规格相同。这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实表示了对残奥选手平等对待的心。尔后,媒体也给予了他们许多的关注,一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想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甚至值得鼓励的。
若与其他有派出残奥选手的国家/地区比较,不管是美国、加拿大还是台湾等,其选手都充满了满满的抱怨,除了在赛前没办法拿到相同的补助与经费以外,获得奖牌后,他们仅能拿到相当于奥运1/10或更少的奖励,让他们觉得被歧视。
忽视障友的存在
但这样的待遇是否合理?在国际运动赛事级别来说,奥运与残奥其实是属于同一级别的比赛,都是最顶级的赛事。两个比赛的参赛者都需要在一个又一个的比赛中获得更多的排名与积分,还要打败各国的代表。他们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并没有谁比谁少,甚至可以说残奥的选手需要花更多的心力与实践。因为他们除了比赛以外,还要战胜自己肢体上的限制。
比赛结束,激情不再,我们也应该回到现实。一场比赛并不会马上提高残障人士的待遇,但这是让我们开始关注他们。从公共交通、建筑设计,又有多少个地方不便于残障人士出入?虽然在建筑法规上规定了需要拥有无障碍空间,但无障碍空间是否真的无障碍?
政策规定公共部门需要聘用最少1%的残障员工,是否有认真去执行?而且近年来在大马讨论过的导盲犬是否能够进出各种场所,是否有了定案?除了不友善的眼光以外,甚至一些人为了贪图方便而霸占了残障停车位,这是很要不得的。在方便自我的时候,却带给他们困扰。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去反思的。
在联合国报告中估算,身障人士约占一个国家人口的10%至15%。他们从来不是少数,但却常常被我们忽视。他们是弱势族群,却常常被人们歧视,而这一些都需要被正视的。只要我们多一点同理心,这个社会就能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