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缅怀陈年往事和往昔风光岁月,是年岁增长的征象;几十年前的事记得清清楚楚,眼前刚刚发生的种种却忘得一干二净,是老化的特征。
政治人物也不例外。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受薪党工和长期霸住茅坑的党要,反驳对立党责问,总是从故纸堆中挖材料,以“我们当年如何如何”作挡箭牌,还不忘反问对方:“你们做了什么?”
最近见到一篇文告,用的正是这种语气。
文告先以“有人在朝好办事”肯定马华多年来对族群的贡献,接著说:“倘若在朝的马华内阁部长没办好事,大马华教发展就不是今天的完整模式,更不会有拉曼学院、拉曼大学,由政府以一元对一元的资助发展至今。”
马华自吹自擂
了解拉曼学院成立背景的人,对这段话一定嗤之以鼻。姑且不提当年匆匆忙忙成立拉曼学院的导因,事实是:早期的拉曼学院虽然以招收华人子弟为主,却不收统考生,不设中文系。这个学院即使已经升格为大学学院,前身仍然是在“华人教育”思想主导下的产物。这种委屈求全的态度,正是马华不得人心的主因。
华教今天的局面,绝对不是上天的赐给,而是几代人不懈努力,不怕牺牲,秉持理想,勇往直前的成果,是华教斗士被褫夺公民权、身陷囹圄、头破血流、丧失工作……换来的。马来西亚独有的“华教运动”这个名词,正好说明华教今天的局面,是经过一番努力争取来的。
马华当年极力鼓吹华文中学改制,如果成功,华教在小学阶段就被腰斩了,哪有今天的独中让马华自吹自擂:“全球除了中国,只有马来西亚有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可笑的是文告提起往昔风光岁月,把马华失去财政部长、工商部长和马六甲州元首的责任推给反对党,又把当前日益恶化的种族关系和仇怨归咎反对党。文告认为当年的风光,是由于“没有太多干扰”。他所谓的干扰,是“反对党利用人性不知足的心态,更加以煽动争取政治利益,完全枉顾多元种族互相尊重和谐精神,才开始逐渐导致各族间的裂痕和仇怨。”
看重个人得失
这个论调是不堪一驳的。环顾政坛,哪一方发表最多种族言论,哪一方稍微触及就被调查、录口供甚至拘留?
笔锋一转,文告竟然把矛头对准华人,说“反对党的崛起,就是善用了柏杨所说的华人逆(劣)根性,才让人有机可趁,造成分而治之,以华制华的悲痛局面。”他也把马华在内阁的无所作为,归咎于华社没有全力支持马华。
这是什么逻辑!不思己过,把马华的没落归咎于反对党已经是强词说理了,还把族人拖下水,说华人支持反对党是执迷不悟,是逆(劣)根性太强,是仇恨心理太重,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刚过去的砂州选举,充分说明没有种族歧视、以民为本的政府,必然得到支持。
马华得不到华人票,主因在于把个人得失与官位看得比族群权利益还重要,没有认真为族群做事。文告肯定:华人如果全力支持,马华一定能够完成华社的付托,做出成绩。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没必要多谈。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吃老本,终有一天会吃完;不思长进,见不到大势所趋,以旧思维评价当今事物,必然失准;沉迷于往昔峥嵘岁月,就是落伍。这种思维,与阿Q的“我家先前,比你家,阔多了!”有何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