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预算案中,高教拨款大幅度削减了24亿,其实有迹可寻。2015年4月所推出的《2015年至2025年高等教育大蓝图》(后简称“高教蓝图”)清楚指出高教开销与表现已严重失衡。在由全球21所优秀研究型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针对全球50个国家高教现状所做的研究报告中,马来西亚在资源投入方面排名12,学术成果却仅获得第44名,表现差劲,令人愕然。
整体而言,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亦属“低收费、高补助”的类别,即国立大学的行政开销与研究经费绝大部分依赖政府拨款,而学生只需承担小额费用。逐年上升的高教开销,让我国政府大感吃不消,尤其此时石油价格与马币币值双双重挫,以致国库虚空。
高教蓝图分别在不同部分,多次提及政府须检讨与减少高教拨款,减低高教机构对政府的依赖,并鼓励财团企业参与,借此导入私人界的资源。
诚然,开销与表现的落差须改善,大学资金多元化亦该推动,然而这些却非削减高教拨款的理由。缺乏认真检讨种种的行政浪费,仅一味地削减政府拨款只会掩盖真正的问题,将财务压力直接转嫁大学讲师与学生的身上。
高教已病入膏肓
财政预算案公布后,旋即出现调涨大学学费的声音,缺乏企业注资的社科文学院,其研究经费更恐被冻结。依据高教蓝图之建议,科系拨款应从整笔拨款(block grant)改为以学生人数(per student)配额分发。“商业价值低、收生人数少”的社科文学院,所获得的拨款将会必然剧减,进而威胁该科系的生存。社会亦须兼顾人文与物质层面,方可平衡发展。高教蓝图内文过度重理轻文,完全忽视社科文学的重要,偏颇的政策必将进一步压缩其极为有限的空间。
“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非大楼之大之谓也”,无可否认,马来西亚高教亟需改革,应将公帑放在教学提升方面,而非华而不实的硬体建设。相较国际知名大学,我国大学鲜少有大师级讲师进驻,知识力明显不足,甚难培育出卓越人才。资深学者有著启发与引导学生求知、领导学系开拓新知识之重责,因而须获得应有的重视。
若非如此,再先进的设备、再宏伟的校园,仅会沦为制造思想格式化、毫无创新的罐头学生。有限的高教拨款下,研究经费与交流访学拨款不应被削减牺牲,反之须增加相关项目经费,方可对症下药提升国内高教的知识力。
相继发布的教育蓝图(普教与高教)皆指明国内各层级的教育素质已病入膏肓,须认真面对,切实推进改革。然而,政治的操弄总将教育当作祭品,教育部门拆了又合、合了又分,教育改革必然难以持续、平稳地进行。作为前任部长“功绩”,耗资千万马币的教育蓝图,在新部长领导下是否会继续执行?抑或两部教育蓝图冷藏,而开始进行另一次“个人品牌打造”的工程呢?这尚待观察,倘若处理不当,人民与国家将是最大牺牲者。
(本文为2015年华教节特辑文章系列,今年题目是“中学教育怎样培养现代公民”、“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改革前路”,由林连玉基金组稿。)